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官方记载称:明清时北京就已频发雾霾灾害

2013-01-30 09:30:00 来源: 大连日报 
字号  

  本周一上午9时,北京发布雾霾黄色预警,预计大部分地区将维持能见度小于3000米的雾霾。这已经是今年1月以来雾霾第四次侵扰京城。霾灾是近年才有还是古时就有?据《北京地方志·气象志》记载,其实,关于北京霾灾最早的记录可追溯到元朝,而明清两代,京城霾灾可谓频发。

  关于霾的历史记录连篇累牍

  据《元史》记载,1329年阴历三月,由于前年冬天没有下雪,春天又乏雨水,导致“雨土,霾”。

  明代相关记载更多。1481年,由于降雨少,“连日狂风大作,尘霾蔽空”。1485年,旱荒使近京饥民涌入京城求食,城内经常狂风大作,史书称“风霾累日”。1493年,“京师雨霾”。1497年,“京师去冬恒燠无雪,今春狂风阴霾”。1498年,“四月丁亥,京师风霾连日不止”。1504年,通州出现了“春二月,常风霾蔽日”。1506年,通州城“十月,霾雾四塞”。1510年,北京城“今春以来,风霾屡作”。1516年,海淀区“冬无瑞雪,春有风霾”。1548年,“正月,京师大风霾”……

  类似的记录连篇累牍,数不胜数。总之,每隔几年,大霾便会光临京城一次,虽然春天成灾较多,但冬季亦不罕见。

  需要注意的是,古人相关记载并不全面,由于缺乏科学的观测手段,所以对霾的大小、浓度等,只能凭感觉,且只记录成灾的,对没有造成灾害的雾霾,往往忽略。单看文献,会觉得古代的霾只与旱相关,其实,这是记录粗疏造成的错觉:旱是灾害,与旱俱来的霾必须记录在案,却遗漏了那些不与旱俱来的霾。

  霾灾为何元代以前少见明清两代常见

  那么,为什么元代以前史料中很少见到的霾,在明清两代却成了北京的常客呢?

  原因不外有三:首先,元代以前北京地处边关,虽是重要城市,但并非全国政治中心,所以其气候、环境、商业等细节,史书往往缺载;其次,元代以前北京城市规模较小,随着城市不断扩展,建筑物增加了,空气流动速度下降,雾霾发生的概率相应提高;第三,明代后期正逢小冰河期,北方气候变冷,降水减少,利于雾霾天气形成。

  古人对雾霾灾害只能束手无策,明清两代皇家曾命文武群臣致斋三日,并禁天下屠宰,“以期感动上苍,赐下甘霖”。对于现代人来说,这显然是无稽之谈,减少雾霾要靠科学,应从约束人类自身行为入手,搞好绿化,注重节能减排,才是积极的解决之道。(麦田)

[作者:史建磊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