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石家庄1月29日电(俱凝搏 李想)“目前,我们92个蔬菜大棚全部种黄瓜,产量高峰时一天能达到3万斤,销售额超过6万元”,坚信规模农业是今后中国农业发展必由之路的刘建堂说。
2010年6月,刘建堂筹办的“河北省无极县泽康谷物瓜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2012年4月,开始了合作社蔬菜基地的一期建设。刘建堂告诉记者,一期建设有92个种植棚,每个棚建设投资达12万元,属我国第五代生产棚。这些大棚从第一年九月到次年四月种植黄瓜,四月中旬至七月种苦瓜,七月底到八月底对大棚进行一个月的高温杀菌,再进入下一个生产周期。
登上位于蔬菜基地入口处的观光台放眼望去,92个蔬菜大棚连成一片,在河北中部平原500余亩土地上“排兵布阵”。为何如此大面积种植同一品种蔬菜?针对记者的疑问,刘建堂笑了笑说,“规模农业的优势在于占据市场的话语权,便于进行统一的市场营销。目前,我们已经初步建立了天津、山东、太原、北京等多个固定销售渠道。”
刘建堂还告诉记者,“这些蔬菜棚都被周边村子里的农户承包了。大棚的利润四六分成,我们四,农户六。从建设大棚到插秧都是合作社出资,后期管理工作、农资则由农户承担。我们还聘请了专业技术人员,成立专业技术顾问团队,对包棚农户进行指导,全面负责园区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保障。”
据介绍,自去年10月28日出产第一批黄瓜至今,该蔬菜基地累计销售额突破60万元。
泽康农业合作社总经理刘虎雷是该合作社的发起人之一。他向记者介绍了发展规模农业的来龙去脉,“无极县是传统农业大县,地势平坦,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如今农业的单产水平已经很高,但农民收益仍然困难。另外,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土地撂荒状况加剧。合作社通过租种的形式把农户分散的土地统一起来,出资购买农机、办电改水,改善农田基本设施条件,为调整种植结构、提高土地收益打下了基础。”
刘虎雷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农民靠种玉米、小麦,一年一亩地的纯收入不足千元,这里面还包括农民自己的劳务成本。合作社租农户一亩地的租金都高于这个数字,而且租金根据粮食价格调整。另外,农民还能腾出时间外出务工。”
蔬菜基地建设只是刘建堂在这片广袤土地上迈出的第一步,建成华北地区最大的新型农业、生态农业生产基地是他谋划中的大手笔。他驱车带记者在已流转到合作社名下的13000亩土地上,花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沿田间小路开了一圈。其间,刘建堂让人猜这一万多亩的土地现在种的是什么农作物,在没有人给出正确答案后,他说:“是油菜。油菜茎秆是优良的有机肥料,可改良土壤增加土地壤有机质,为来年种植甘薯创造良好条件。”
原来刘建堂最“倚重”的是甘薯,俗称红薯。据他介绍,甘薯投资少、回报高,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强,便于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刘建堂在田间小路边眺望远方说,“我们规划五年内投资6亿元,完成土地流转6万亩,并建设农产品企业、农产品交易市场和农产品保鲜加工车间,努力发展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集产、供、销、储、运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农民专业合作社。”
2012年7月1日,河北省省长张庆伟曾对该合作社做出过专门批示,该省农业厅十七号文件《关于无极县泽康谷物瓜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反映有关情况的意见反馈报告》也充分肯定了合作社是目前农业的发展方向。
同年12月19日至20日,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严茂超博士组成的专家小组,到该合作社进行实地考察,就如何建设现代化农业科学园区提出建议,并与该合作社达成长期技术支持与合作的关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