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励志哥通过"中国第一考"成收废品的“大律师”

2012-12-26 08:29: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字号  

  莫名其妙成了“三无”人员的游满勤,被连夜送往新市派出所,再转送至沙河收容站。那晚,他从治安队员的谈话中得知,“那次被抓的全部都是收买佬”。

  广州的收容遣送制度在那5年后被废止,而游满勤从此再也忘不了那个“噩梦般的夜晚”。

  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懂法,知法”,才能“用法律武器来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

  游满勤找到了在湘潭大学学法理学的堂哥,借了4本法律专业的相关教材,开始啃了起来。“结合着自己身边的事来学”,他很快就看了进去。

  2008年,游满勤的妻子董女士在广州一家制衣厂工作,被拖欠了近1500元的工资,为了讨个公道,他特意去找律师咨询。

  那是个夏天,他一大早就蹬着车出了门。那是他第一次去律师事务所,进了屋,游满勤拘谨得“不知道该用什么方式与律师沟通”,看着墙上挂着的穿着律师袍的律师照,他心里“特羡慕”。

  花了“一小时30元”的咨询费,得到律师的指点后,游满勤又蹬着车前往工商局,接下来,是劳动局,然后又是工商局……

  来回跑了3天,每天,他骑着自行车往返30多公里,晚上回家的时候,衣服背后都是汗渍。

  “当然也可以全都委托给律师办理,但那需要3000元的律师费,这还没算办案费。”要追讨的仅仅是1500元的工资,还不够付律师费的。

  那时候,游满勤一天顶多能收到700斤报纸和300斤纸皮,一个月扣掉房租水电生活费,也就只剩下1000来块钱,“怎么请得起律师?”

  他还记得,自己站在劳动局的大厅里,看着墙上贴着的申诉流程,刹那间觉得“特别无助”。

  “作为一个弱势群体,什么知识都不懂。”这种感觉让游满勤糟透了。

  他开始拼命学习法律知识,2012年年初,他在网上买了几本司法考试的参考书。其中那本红皮儿的《司法考试重点法条解读(2012精华版)》厚达748页,半年里,他翻看了不下5遍,书页都已经发黄。

  看书看到特别难的地方,他也会觉得“痛苦”,就用拳头砸书,然后又心疼,“书是我的命”。

  当年,游满勤是“带着满满一书包的书来广州的”。他的二姐夫回忆,自己这个小舅子,“小时候就成绩好”,各种奖状贴满了他家的土墙壁。可迫于家庭原因,游满勤不得不辍学南下赚钱。

  他收废品收来的书都没有卖到回收站去,而是自己留着看。他还记得,自己第一次收来了一本《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挺枯燥的,但后来看进去了。”

  17年下来,他读完了好几大箱子书。不知不觉,游满勤成了朋友们眼中的“法律顾问”,大家常开玩笑地叫他“冒牌律师、假律师”。

  和他一起收废品十来年的同乡老谭,家里因土地征收起纠纷,老谭立刻就想到了每天“看法律书”的老朋友。

  打小儿就喜欢打抱不平的游满勤二话不说,陪着老谭去了律师事务所,这次,他“自信多了”。

  往律师对面儿一坐,游满勤问的问题就不露怯。“该走民事诉讼、行政诉讼还是行政手段?”律师也挺惊讶,没想到这两个收废品的人,对法律还挺内行。

  小区有人遇到交通事故纠纷,也找这位“假律师”咨询法律问题。当时,游满勤正在准备司考考试的事儿,每天学习十来个小时,但他还是挤海绵一样挤出时间,帮别人。

[作者:宋亚芬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