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美丽中国行:陕西安康力保“一江清水送北京”

2012-12-13 07:30:00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字号  

检测汉江水质。 赵方 摄

  中新网陕西安康12月12日电 (记者 冽玮)陕西省安康市环保局副局长阮英斗12日向中新网记者透露,安康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保护地,以及秦巴地区生物多样化和汉水流域的生态功能区,肩负着保护一江清水的重任。“十一五”期间,累计关闭小矿山、小炉窑200余家,关闭大中型黄姜皂素企业(传统工艺高污染)17家。累计退耕还林458.53万亩,治理水土流失4000平方公里。

  记者近日跟随“十八大”采访团来到陕西安康,对当地的经济进行深入了解。有关资料显示,汉江流长925公里,其中安康境内流长340公里,占水源流长的36.7%。丹江口水库控制汉江流域面积9.25万平方公里,占汉江流域面积的60%。安康市10县区2.3391万平方公里,均在库区控制范围之内,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按规划年调水141亿立方米,占入库水资源总量的36.5%,按此比例推算,每年从安康自产的107亿立方米水资源中调出39.5亿立方米。

  对于逐水而居的安康来说,既得水之利又为水所患是一个永远需要面对的矛盾,同时也可见,安康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资源保护方面责任重大。

  驻足汉江之畔,碧波粼粼,倒影如画。安康多年来发展生态,退耕还林,汉江水质已经达到国家地表水2类标准,可以直接饮用。

  在汉江边开设鱼庄的李少伟告诉记者,每到周末,是鳞次栉比的鱼庄最忙的时侯。鱼宴的香味溢满了江面,也留住了不少外地游客的脚步。

  银鱼蒸鸡蛋、剁椒鱼头、酸菜鲶鱼汤饺子、生姜烩黄尾鱼”、清蒸鲈鱼,鱼庄内高朋满座,言笑殷殷。据透露,“汉江鱼宴”采用的全是汉江生长的野生鱼和养殖鱼,品种有72种,这些均与汉江水质优良密不可分。

  有知情者称,珍惜环境,保护水源,在当地,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是一种责任,已经渗透到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且在行动中不断被体现着,连年保持汉江以Ⅱ类、丹江以Ⅲ类水体达标出境,是陕西向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交出的一份合格答卷。

  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安康市实施汉江绿化治理工程以来,8年累计筹措资金3亿多元,改善了汉江两岸生态环境。据统计,汉江两岸有林地面积从工程实施前的23.42万亩增加到45.63万亩,森林覆盖率从19.44%提高到37.88%,几近翻番。汉江绿化治理的实施,使全市水土流失面积由12968平方公里减小到10926平方公里,汉江水质常年保持在国家二类以上。

  在安康市山区,当地人通常喜欢在冬日以“火塘”取暖,对木材的消耗较大,为减少居民烧火做饭对森林资源的消耗,环保等部门倡导推广兴建、使用沼气这种清洁能源。沼气的使用,让当地男人不再忙于砍柴,妇女不再被传统的柴火灶烟熏火燎。

  据了解,上世纪90年代,汉江上游地区曾被视为陕西的重要经济区,并规划、布局一系列工业项目,后为保证南水北调水源安全,大部分项目都被迁移,同时陕南地区实施更严苛的生态政策,也令大量有污染的工业项目难以在当地落户,矿产资源开发则受到限制。

  安康市有关部门表示,根据《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二五”规划》,该市90%水源保护区被划为“水质影响控制区”,将同步推进经济发展和污染防治两个规划的实施,到2015年,全市污水集中处理率中心城市达到90%以上、县城达到80%以上,城镇生活垃圾基本得到无害化处理,节能减排主要指标控制在省定目标以内,森林覆盖率达到63%,汉江出境断面水质保持在国家Ⅱ类标准,以确保“十二五”期间水源区水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满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调水水质要求。(完)

[作者: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