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剧照
《唐山大地震》灾难折射的亲情
23秒时间,不过23个弹指间,24万余人的生命就这样被死神夺去。34年后,这段梦魇般的场景在《唐山大地震》里终于得以真实还原,断垣残壁,哀鸿遍野,化作了冯小刚作品里最为沉重的一声叹息。面对这样的天灾,人力何以能为?只能发出:“天地以万物为刍狗“的悲叹,但若冯小刚仅仅止步于此,便落入了创作下乘。
是以冯小刚只能从一个家庭震后的分崩离析来解读这个故事。一对龙凤胎的母亲李元妮在地震发生之时,先救哪一个孩子的抉择成了其一生中最大的痛楚,无论先救哪一个,剩下的那个孩子必定会受到伤害,不仅是肉体,更是心灵上的。在这刻,冯小刚把人性逼仄到了狭缝之中,答案无论如何都会让观者惊心动魄:父母的遗弃是孩子们永远的噩梦。
围绕这个出发点,《唐山大地震》中能表达出来的悲悯情怀就不仅是对灾难发生时人人无助、家庭破裂的同情,更是指向人心中那种因亲人遗弃和面对死亡的心灵创伤,从而展开当年被母亲遗弃的女孩,也是本片的主人公方登,一段长达32年和命运角力直至和解的人生之旅。这种悲悯是带有历史尺度的,也只有时间才能抚平创伤。方登怨恨母亲抛下自己,从而沦落异乡,被他人收养,过早告别童年,大半生都困于阴郁和怨恨中。2008年汶川再次爆发大地震,方登在救援工作中对母亲当年的选择不断感悟,直至和母亲重逢这一天到来。
经典场景:方登看到自己的照片和地震中失去的父亲遗照并列,她才明白母亲从未背弃过她,而她却在32年岁月里用精神枷锁囚禁着自己和母亲。而李元妮对着女儿下跪请求原谅,嚎啕大哭,诉说着对女儿无时无刻不在的思念。泪水终于扫空了两人内心中那片始终扫不尽的瓦砾。冯小刚仿佛在用这段悲情戏提醒我们:亲情可以战胜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