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十一期间发生的京东机票网恶意退票卷款事件,揭开了机票代理行业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机票代理商(简称票代)退票过程的监管几乎处于真空状态。也就是说,任何有正规票代资质的票代,都有可能成为这起小概率事件的主角。
尽管京东机票网的涉案嫌疑人目前已经落网,但此事对票代行业造成的影响余波未平。人们不禁要问:引发票代恶意退票的漏洞为何长期存在?该怎样堵上这样的漏洞?如何拯救安全感受到重创的票代行业?相关各方的反省是否会引发票代行业新一轮洗牌?
事件
票代恶意退票后卷款走人
机票被取消乘客毫不知情
十一长假及长假后的一个月里,至少有350位消费者卷入了一场机票莫名被取消的“离奇事件”。
“为什么我付了款,临乘机时却发现机票被退掉了?”十一之前,杨先生从在线旅游垂直搜索引擎“酷讯网”所链接的“京东机票网”上,订了两张10月7日从乌鲁木齐飞往北京的机票,并支付了3982元票款。但10月7日当天,杨先生和家人来到机场办理登机手续时,却被告知他订的机票已经被退掉了。为了赶上这趟航班,杨先生不得不当场花费5200元重新购买机票。回到北京后,他收到了京东机票网发来的短信,短信称,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公司出现了经济问题,公司将退还票款。不过此后,杨先生再也没有打通京东机票网的电话。
和杨先生有同样遭遇的人还有不少。在收到多个消费者的投诉后,酷讯网连忙派工作人员赶到京东机票网的办公地点——北京千川隆福航空服务有限公司,却发现已是人去楼空。如今谈及此事,酷讯网CEO张海军仍大呼“不可思议”。“这家小型票代成立于2005年,有中航协的航空票代资质认证,在网络平台上卖票也已经有两年多时间了。我们追踪这家公司为消费者预订机票、出票等环节,结果没发现什么问题,他们出的票都是真票。”张海军说,和那些受害消费者一样,酷讯网此前对京东机票网的恶意退票行为毫不知情。
在酷讯网方面急得跳脚的时候,票代行业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渐渐浮现:当消费者通过票代购买机票并拿到票后,已经收取了机票款的票代却可以不经购票者同意,直接向航空公司发起退票;而航空公司退款时,会首先将钱款退给票代。也就是说,如果票代将消费者的机票退掉后卷款走人,其实易如反掌。
京东机票网“人间蒸发”后,受害消费者将索赔的矛头指向了为京东机票网提供席位的酷讯网。据统计,京东机票网恶意退票卷款事件至少影响到350位消费者,造成了超过45万元的损失,并涉及国内绝大多数航空公司。尽管酷讯网在10月10日就为此建立了消费者维权基金,不少消费者也拿到了按原票价支付的赔偿,但是,索赔程序的繁琐和二次购票的差价问题,依然让一些消费者做出了将京东机票网和酷讯网一并告上法庭的决定。
调查
退票环节监管缺失规不规矩全靠自律
回顾整个事件,消费者通过票代购买一张机票,至少要涉及垂直搜索引擎平台(酷讯网)、第三方支付平台(酷讯网与快钱、支付宝合作设立的账户)、票代(京东机票网)、航空公司四方。而引发恶意退票的诸多漏洞,就隐藏在消费者支付款项后,现金流和信息流的流动之中(如图)。那么,到底是哪些环节、存在怎样的漏洞,给票代恶意退票提供了机会?带着这一问题,记者进行了一番调查。
第三方支付环节
现状:机票出票就可打款
漏洞:无法保证账款安全
我们先看看消费者购票的现金流动过程。消费者在垂直搜索引擎上找到时间、价格合适的机票后,通过垂直搜索引擎向机票代理商发起购票申请;在支付机票款项后,第三方支付平台对款项进行锁定;尔后,机票代理商向航空公司发起购票申请并支付费用,航空公司收到申请与票款后出票;垂直搜索引擎平台监管出票过程正常,确认出票真实(可通过中航信系统验证真伪),便通知第三方支付平台将消费者支付的机票款项解冻,支付给机票代理商。至此,购买机票的流程结束。
在上述过程中,最让人大惑不解的是,为什么不能等乘客完成飞行旅程之后,再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把票款支付给票代?如果这样,何来票代恶意退票?
>>业内说法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以支付宝为例,其“第三方担保交易模式”是这样操作的:先由买家将货款打到支付宝账户,由支付宝向卖家通知发货,买家收到商品并确认后,指令支付宝将货款打给卖家,一笔网络交易宣告完成。但是,坐飞机却是有别于一般网购的一种消费过程,在“第三方担保交易模式”的“货到付款”条件中,机票出票就等于货到了——按照垂直搜索引擎与票代的协议,当出票正常时,第三方账户内的机票款就会被实时打给票代。
酷讯网机票业务负责人李超、去哪儿网机票总监丘晖都告诉记者,这种协议其实是行业内约定俗成的,因为票代面临着沉重的资金链压力。“即使是淘宝旅行平台,也做不到将支付宝里的机票款拖到乘客完成飞行再付给票代,这是票代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劲旅咨询总经理魏长仁表示。
退票环节
现状:恶意退票乘客不知情
漏洞:乘客和航企信息不对称
消费者委托票代退票时,后续的退票交易过程并没有一个信息全面的第三方知晓消费者和票代之间是否存在委托退票关系,垂直搜索引擎平台和中航信都不是这个有效的第三方。芒果网机票部市场经理陈忠侠介绍,票代通过中航信的订票系统将退改信息传递给航空公司,整个过程甚至不需要航空公司安排客服人员的介入,而现阶段,航空公司也不具备自己办理所有渠道退改的运营能力。
记者从多家航空公司了解到,乘客委托代理人退改签需要的条件是代办人有效身份证件、乘客身份证信息和行程单,此外订票与改票的人信息一致。恶意退票能实现的原因就在于票代钻了乘客和航空公司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空子,航空公司往往不能第一时间和乘客亲自核实退票信息。
事实上,乘客在网络上购买机票时,都留下了联系方式以接收行程单和预订信息,为什么退票后,没有收到航空公司的通知呢?
退款环节
现状:退款不直接退给消费者
漏洞:航企与票代直接结算
再看退票中的现金流动过程。正常的退票过程是,消费者向机票代理商发起退票申请,然后由机票代理商向航空公司发起退票申请,航空公司收到退票申请后将机票退掉并将相应的机票款项还给机票代理商,机票代理商将票款给到消费者,完成退票流程。垂直搜索引擎平台并不参与退票的过程。
在上述流程中,我们看到,消费者拿到退款之前,退款总是先给票代,如果要防范恶意退票,那么退款能不能直接退给消费者?
>>业内说法
国航西南营销中心人士杨波告诉记者,机票退票的原则是“在哪里买,在哪里退”,航空公司的结算系统、退票业务流程从一开始就是这样设定的。魏长仁进一步向记者解释,这可以找生活中的事例进行类比,如消费者从超市买了瓶问题可乐,想要退货,一般是先找超市,而不是直接找可口可乐公司。
杨波说,退一步设想,如果航空公司绕过票代,直接把机票款退给消费者,就会涉及到几方面的问题。“一是航空公司其实并不知道旅客的交易行为,是现金还是刷卡?如果是刷卡交易,按央行规定,是需要退到客户的卡中。二是航空公司与代理人的结算问题,不同的代理人有不同的销售政策,即代理费用。而且,航空公司的结算也不是实时结算,有结算周期。”
还有不愿透露姓名的航空公司负责人透露,中国现在除了春秋航空以外的航空公司机票销售都受制于中航信的订座系统。中航信订座系统是以舱位来看价格,即以不同英文字母表示不同的价格,但实际上航空机票价格远不是26个字母就包括了的。“为了适应不同的市场和不同的渠道客户,航空公司有很多价格产品。而这些价格产品是与代理人相对应的。所以,即使看到同一个舱位,但在不同时期,不同代理人,有可能航空公司与代理人的结算金额并不一样。在不同季节,航空公司对代理人的奖励政策(代理费用)也不一样。”因此,航空公司跟票代直接进行结算确实可以节省不少成本和时间。
追问
退票全程谁来监管?
“这个漏洞是近两年来兴起的新作案手段,是电子客票发展的产物,多方都在研究。”针对票代退票漏洞的监管,记者询问了中国航空运输协会(简称“中航协”)、航空公司、各类在线旅游网站及业内专家,发现对这个问题的监管几乎属于监管的真空地带。
中航协只管正规代理
在政府层面,民航局在多年前已经将票代管理放开。2006年国内机票代理行业的约束性法规《国务院37号令》废止,民航地区管理局对代理人的市场监管权也移交给行业自律组织中航协。但作为行业自律组织,中航协对票代的监管是自律性监管,不是政府机构的强制性监管。中航协主要是依据中航协的章程对票代的资格认证进行把关,因此,中航协只能约束正规资质的代理,对一张桌子一部电话的“黑票代”并没有执法权。对于“黑票代”,中航协只能联合工商、公安等执法部门予以取缔。而工商局对票代的日常管理仅涉及营业执照方面。
恶意退票监管现盲区
关于恶意退票,记者仅在中航协航空运输销售代理人(工作)委员会2008年3月发布的《全国民航航空运输销售代理行业自律公约》中找到了相关阐述,该公约第十三条提到:“代理企业不得以任何理由擅自取消定座记录或挂起其它代理企业的定座记录,由此而给旅客或对方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应承担全部责任。”
若有资质的票代出现了恶意退票的行为,必将受到中航协的处罚,如罚款、取消代理资格等,航空公司对“两头骗”的票代也有严厉的处罚,但这些都属于事后处理,并不能阻止恶意退票对消费者权益的侵害。中航协特聘专家綦琦透露,目前中航协已经启动了网上电子客票销售监管方法的研究,正式出台还待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