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10月28日电 (记者 李佳佳)TNS中国汽车研究高级总监GuillaumeSaint,28日在上海出席中欧国际工商学院2012第十届中国汽车产业高峰论坛时分享了其在中国汽车消费趋势中的研究心得。研究显示,在供应方面,90多个不同品牌在中国市场销售,这是单一市场中拥有汽车品牌最多的地方;在性别方面,女性将在未来成为驱动汽车销售市场的主力;在需求方面,中国消费者可支配收入的增加降低了购车的门槛。他表示,随着80后的成长,新车购买主力将向80后倾斜,与众不同的车型将逐渐涌现出来来满足这类人的需求。
当天,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与欧洲汽车工业协会(ACEA)携手主办的第十届中国汽车产业高峰论坛在上海举行。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清泰教授在论坛上称,汽车产业作为中国实现产业转型的重要载体,目前已经初步进入到汽车社会阶段。但是中国社会对其理解还不够,应尽快启动对汽车社会的觉醒。
较长时期以来,中国政府考虑到自身的国情,对于汽车消费一直采取抑制性政策。在国家发展战略,城市和区域规划中,并没有把大众汽车消费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为了启动内需,政府对居民汽车消费由抑制性的政策转向鼓励政策,这个极大的政策转弯,使长期被压抑的汽车消费需求被井喷式的引爆。
到目前,中国千人汽车保有量60辆,仅相当于日本的1/10,韩国的1/6,台湾地区的1/5。随着居民消费能力的提高,中国汽车保有量仍会以较快速度持续增长。
陈清泰表示,随着大众汽车消费的普及,汽车对于经济社会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汽车产业的自身,正深刻的影响着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中国已经开始进入汽车社会,国际经验和我们自身的感受都表明,这是一个及其深刻的系统的变化,如果有所准备、正确引导,它会拉动经济增长、推进社会进步、促进社会文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如果对这一形势准备不足,或者是引导不当,会带来诸多负面的影响,有的甚至是十分严重的,“实际上,我们对此并没有做好准备,甚至连这一方面的意识都很欠缺,应当尽快启动对汽车社会的觉醒。”
他指出,大众汽车消费正深刻的改变着中国,其中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近年来抢道、乱停、抢红灯、救驾、抛撒杂物、开霸王车、肇事逃逸等等,甚至造成令人发指的事件,这样的现象还有愈演愈烈之势。这些现象已经引起社会的关注,现实情况是,恶习得逞引来更多的效仿者,这些不良行为的蔓延和传播,会改变社会的道德风尚,影响人们的行为举止,降低社会文明程度,产生深远的不良影响。对于各种不良行为,有些可以用法律法规来约束,但是更多的是出现在理念、意识和道德层面,表现出的是一种文明和文化现象,并非靠法规约束所能穷尽,培育中国的汽车文明任重而道远。
当天论坛,与会专家还探讨了中国汽车的崛起之道。菲亚特集团首席执行官SergioMarchionne博士认为,中国汽车产业要想迈向强大,全球整合是无法回避的必要举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则称,中国汽车产业面临着“由大变强”的战略任务,因而需要制定相匹配的国家的汽车发展战略。这一战略要成功制定,需要政府支持创新,需要有从汽车社会进入汽车文明的时代环境,还需要相关产业协调发展。这就要求中国汽车产业要有一定产量与保有量的规模,要求必须发展中国品牌的汽车,同时扩展海外市场。
而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马军表示,在WTO之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迅速,实现了自主品牌的全面提升。但目前看来,中国汽车产品在海外市场的输出仍处于一个探索的阶段,产品的影响力仍旧需要加强。为进入国际市场,长安采用“三驾马车”的方法,一方面与先进企业合作,一方面注重自主创新开发,另一方面打造汽车专业的人才、树立企业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