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石家庄教育扶贫:把家长的时间“还”给家长

2012-07-18 13:01:00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字号  

    河北平山县上观音堂乡戎冠秀小学学生寄宿上学后,家长每两周接送孩子一次。图为学生放学回家时,校门口等候的家长已经见少。 翟羽佳 摄

河北行唐县九口子乡上连庄小学旧址。 崔涛 摄

    河北行唐县九口子乡上连庄小学的学生正在新学校明亮的教室里学习。 崔涛 摄

  中新网石家庄7月18日电(鲁达 肖光明 崔涛)王建兵脚上的“千层底”布鞋已经穿了3个多月了,还没有破损的迹象。

  仅仅在一年前,这位河北省元氏县黑水河乡佃户营村村民,每天要步行送儿子王佳宾到5里外的佃户营小学读书,一天往返4次行程约40里,一个月要磨破一双鞋。

  王建兵的家位于石家庄西部太行山区,一家人靠种植2亩多土地生活。不想过穷日子的王建兵也曾想过进城打工,但这种想法无法实现:“每天都要接送孩子上下学,哪儿有时间?”

  2011年,王佳宾到了石家庄“山区教育扶贫工程”规划建设的学校之一元氏县七中读书后,不仅受到良好的教育,而且可以免费在学校住宿。这让王建兵深深地松了一口气。现在,不用每天接送儿子上下学的王建兵,到元氏县城一家饭店找了份工作,每个月可以挣到800多块钱。

  谁“偷”了家长的时间?

  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孩子的上学问题从来不是单纯的问题。进入暑期,就在城市的家长为了孩子进入一个满意的学校奔波时,就在以户口为基础的“择校费”越来越天价的时候,就在房地产开发商炒作“学区房”概念的时候,石家庄西部山区的教育资源正在一步步整合,孩子们陆续进入可以免费住宿的学校,无论孩子还是家长“在路上”的时间正在被缩短。

  “早上7点送孩子去上学,中午11点接他回家,吃完午饭再送他去学校,下午5点多还要接回来。每趟接送要走一个小时,一天至少有4个小时花费在路上了,你还能干什么?”说起以前接送孩子所用的时间,王建兵掰着指头算了一笔账。

  无独有偶。河北行唐县九口子乡西彩庄村的村民季中兴,谈起女儿到寄宿制学校上学后所带来的变化,也显得释然。“以前,每天两三个小时的时间都用在接送女儿上下学的路上。现在好了,可以放心干活挣钱了。”

  季中兴的女儿季佳琪在行唐县九口子乡上连庄小学读书,暑假过后将进入六年级。2009年,当时不满10岁的季佳琪从本村的教学点到距家十多里远的学校读书后,接送女儿上下学,成为了季中兴夫妇每天最重要的事情。

  季中兴每天早上5点半要准时带着女儿从家里出发,骑摩托车行驶半个多小时将她送到学校。下午6点钟,要准时到达学校门口,等着女儿放学。如果他实在没有时间,季佳琪的母亲刘贵芹就要坐公交车或着搭顺风车接送女儿。

  2011年,石家庄市“山区教育扶贫工程”的启动,让这一情况发生了变化。季佳琪读书的学校被列入新建、改扩建的56所学校之一,当年8月份建成投入使用,成为方圆20公里设施最完善、师资力量最强、校园环境最漂亮且唯一实行寄宿制管理的学校。

  得知孩子可以在学校住宿后,季中兴和周围山村的很多家长一样,第一时间给孩子报了名。季佳琪从此吃住都在学校里,每两周回家一次。在行唐县口头镇帮朋友销售安装太阳能的季中兴,终于将全部心思用在了事业上。

  把家长的时间“还”给家长

  记者在石家庄西部山区6县采访时,“山区教育扶贫工程”成为学校师生和家长口中提及最多的词句,中共河北省委常委、石家庄市委书记孙瑞彬的名字也被村民反复提到。仅仅不到一年时间,越来越多的“太行娃”告别了披星戴月的上学路,家长也不再为是否接送孩子“纠结”。

  “实行寄宿制办学,对于山区家长来说绝对是一件好事。”行唐县九口子乡中心学区校长李志说,上连庄小学在实行寄宿制管理前,路远的学生需要家长接送,离家近的学生家长也需要每天按时给孩子做饭。遇到天气不好的时候,校门口常常挤满了前来接送孩子的家长。“现在好了,学生可以在学校吃饭住宿,家长也可以腾出每天接送、照顾孩子的时间,放心地工作、挣钱。”

  在平山县上观音堂乡唯一的一所小学——戎冠秀小学,校长戎小云告诉记者,学校共有200名学生,其中102名学生住宿。在由8个孩子组成的宿舍里,安装了暖气,墙上贴满了学生自己的绘画作品,因为经常打扫,显得十分干净整洁。到了吃饭时间,孩子们排队就餐,打饭方式也很时髦:刷卡。饭菜中午2块钱,早晚1块。

  “孩子们在学校上学,吃的好,住的也好,家长心里就放心了。家长们有了时间,就可以考虑走出大山,到城市里打工赚钱。”戎小云说。

  不要让山里娃上下学披星戴月,不再让家长在学校和家庭之间奔波,是石家庄市“山区教育扶贫工程”的初衷。该工程涉及石家庄西部太行山区的赞皇、灵寿、元氏、行唐、井陉、平山6个山区县的45个乡镇,覆盖人口60万。官方计划利用2-3年时间,高标准新建6所城区寄宿制初中,新、改扩建50所中心乡镇(学区)寄宿制小学,使深山区学生全部免费到寄宿制学校就读。

  石家庄市教育局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去年,该市规划建设的56所项目学校中28所投入使用,18431名“太行娃”实现下山就读。今年,山区6县需完成剩余28所未开工项目学校建设和部分学校在建项目,规划投资6.7亿元,新增转移安置山区学生2万余名。

  对于实施这项工程的目的,中共河北省委常委、石家庄市委书记孙瑞彬还有深层考虑。他此前对媒体表示:“这样做就是为了让山区孩子接受良好教育,逐步引导山区人走出大山,到城里安家置业,走上彻底脱贫致富的路子。”

  时间是金钱,也是民生

  改革起于微末。官员的一个决定,也可能给平头百姓的生活带来变化。在石家庄西部太行山区,散落的自然村星星点点,相邻的村子也相距数里,甚至十几里。在没有寄宿条件的山区小学,孩子们往往需要一大早从家里出发,直到满天星辰时才能回到家中。而不放心孩子们的父母,大多选择接送孩子,一个孩子上学,占用的却是一家人的时间。

  统计显示,截至2010年底,石家庄西部山区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500元以下的贫困村还有820多个。在实施了综合扶贫、产业和项目扶贫、“雨露计划”、易地扶贫搬迁等多种扶贫工程之后,如何给贫困山区找到一条彻底脱贫致富之路,是摆在官员面前的一道难题。记者在石家庄西部山区采访时发现,随着“山区教育扶贫工程”的实施,家长腾出每天接送孩子的时间,用于外出打工、专心致富的例子不胜枚举。

  赞皇县龙门乡竹山村的范颜霞也是其中之一。一年前,她还在为如何安顿儿子上下学的事情而犯愁。

  范颜霞的儿子范伊豪今年8岁,是赞皇县许亭乡都户明德小学的一年级学生。儿子上学前,范颜霞每天照看儿子。想要盖新房的愿望就只能落在外出打工的丈夫一人身上。但是,从事室内装修的丈夫即使在工作最忙时,每个月也仅仅挣到3000多元钱,与盖新房所需要的十几万元房款相差甚远。看到村里陆续出去打工挣钱的邻居,范颜霞着急但没有办法。

  2011年,赞皇县许亭乡都户明德小学建成后,范伊豪成为了这所学校一年级的寄宿生。据范伊豪的班主任陈苏洁介绍,为了照看好低年级的学生,学校专门配备了生活老师,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目前,范伊豪已经完全适应了学校的生活。儿子上学后,范颜霞也在离家3公里远的门窗厂里找到了一份工作,每月可以挣到2000多元。现在,范颜霞家的新房也准备开始建设了。

  官方开始珍视民众的时间,无论如何是种进步。石家庄市教育局提供的一份资料显示,“山区教育扶贫工程”实施一年来,由于学生集中食宿就读,许多孩子家长从照顾孩子的负担中解脱出来,专心谋划致富,仅赞皇黄北坪乡农民人均纯收入就由2010年的2342元,提高到2011年的2611元,增长了11.5%。(完)

[作者: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