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洞中缓缓前行,经过主隧道,走进一个小胡同,两边有大大小小的房间。胡同尽头有一部电梯,据说这是中国最早的电梯,能载重2000公斤,当然现在是不能用了。上楼时,我从栏杆之间的缝隙往下看,一圈一圈的栏杆环绕着,宛如环形滑梯,缝隙之间透出底部的灯光。据导游介绍,洞体内曾经装有一些小型铅门,由光电控制,只要核爆炸闪光一出现,铅门就会自动封闭,这在当时是最新的技术。穿过三道铁门后,走进黑森森的洞中,由于开动整个洞内的照明设备,费用较多,因此每走一段路,只打开我们所经过路段的电灯。
我们来到核反应堆大厅,入口处有一口“井”,顶部不断有泉水往下滴。当年,解放军战士们渴了,就喝这里的水。二三十米高的大厅内,当年反应堆的支架部分依然保存着,将近1米宽的“工”字形钢做成的支架,绕成一个正四方形,支架下工艺导管的圆形插孔密密麻麻。旁边1米多宽防辐射沟内,铺满了从云南运来的重晶石沙。抬头一看,空荡荡的大厅顶部,有许多圆形的通气孔,一架载重几十吨的行车悬挂在几十米高的楼顶上,场景之壮观令我们一个个瞠目结舌。
中央控制室的计算机系统占了三面墙,面积达150平方米左右,计算机高达两米左右,中间许多电线裸露在空空的铁制架子上,一张发黄的装置显示屏的产品说明书上,写着制造日期:“1978年6月30日”。几个直径两米左右的圆形显示屏上,有各个部位的分布标志。洞内四季恒温,可保持25摄氏度。
在二层楼的楼梯口,我看到一间屋子里全是水,水面上漂浮着一层薄薄的灰尘。这是因为该洞年久失修,排水系统已拆除,导致地下水漫上二层。据说,当年这里有两台大功率水泵,地下有一个10米多深、40多米长、宽七八米的大水池,存放用于降温消减放射强度的水。
走出洞来,在816洞体周围坡地上,尚存不少洞体建设时期的旧营房。如今816工程已经解密,在军事上没有利用价值了,可它的旅游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2002年国防科工委将816军工洞体解密。2010年4月向国内游客开放。著名国家级景观设计大师、北大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俞孔坚教授将其比喻为“深埋山间的和氏璧”,并称其“堪与三峡大坝争锋”。(邹井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