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3月29日电 从2000年碧生源在北京房山区窦店镇一个仅1100平方米的厂房,到2010年登陆香港联交所主板至今,回顾11年发展,碧生源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打造以“碧生源减肥茶”和“碧生源常润茶”为代表的一系列草本保健茶产品;二是在全国范围内铺设了一个拥有近12万个零售终端的销售网络;完成了一个企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蜕变。
作为中国最大“保健茶企业”碧生源的掌门人,赵一弘表达了他的下一步发展规划,“接下来就是要建立一个我们自己的世界‘茶品牌’。”
“但是从整个‘茶饮’产业大局来看,并不乐观。”中国是全球最大茶叶生产国,年产量达140万吨,但由于茶叶品质良莠不齐、价格不稳定、茶企小而散、缺乏全国性品牌等,极大限制了中国茶企的发展空间。有公开资料显示,英国“立顿”红茶的年产值竟然曾一度超过中国整个茶产业7万余家茶企的年总产值!对中国‘茶企’而言,这是一个不可漠视的尴尬。因此,在这种产业大环境下,“养生保健概念的茶品”似乎正成为中国茶行业闯出的一条成功捷径。
从碧生源现阶段发展来看,赵一弘和他的管理团队清楚看到作为“健康养生”类保健茶产品为主的碧生源一方面要与全国7万家茶企和以“立顿”为代表的洋品牌一起竞争国内茶市场,另一方面作为保健食品,又要应对国内保健品市场的“诚信”危机,走在两个行业中间的碧生源,“世界茶品牌”之路走的绝对不轻松。
面对“困局”,赵一弘清晰地指出:“凸显自身产品功能特点和时尚理念,把握市场消费群对‘茶饮料’的多元化需求。同时强化企业‘诚信建设’和国内保健食品行业一起成长,‘共生共荣’;这是碧生源‘破局’关键所在。”
紧握“茶饮”消费细分市场,保健茶市场日益升温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刘年艳研究员指出,我国目前有净饮茶人口2.6亿,年人均消费量为1.54千克,如果每人每天沏茶增至3杯,那么年人均消费量将达到3.28千克。国内饮茶人口每增加1%,消费量即可增加4万吨;如果饮茶人口达到50%的话,茶叶消费量将达到200万吨。同时,随着现代人对茶不同的功能诉求,茶消费正逐步走向细分,功能性保健茶正悄然兴起。
“现代人快节奏、多应酬的‘亚健康’生活状态是保健茶成为消费者青睐的主要原因之一。”碧生源董事长赵一弘分析说,“11年来碧生源保健茶产品一直致力于为人们提供‘便捷、健康、时尚’的茶饮产品。”据了解,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六大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中,茶被列在第一位。另外,茶饮料市场一直受到中外消费者的追捧,而以碧生源为代表的保健茶饮料市场则是方兴未艾。
以“品质安全”为基础 强化保健企业“诚信建设”
众所周知,袋泡茶上的“订书钉”曾经是袋泡茶的一个标志,早在五年前就有消费者对此提出“安全”质疑,业内人士则坦言,选择“订书钉”是由于其成本“低”,碧生源从发展伊始就对袋泡茶上的“订书钉”耿耿于怀,立志拔掉这个“眼中钉”。
2009年下半年起,碧生源开始从意大利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IMA自动茶包包装机,这种包装机巧妙创意“棉线水手结系袋口”,仅仅一条生产线就要人民币1500万元,成本奇高让很多企业望而却步。而碧生源却不惜花费巨资从意大利进口15条 “棉线水手结系袋口”袋泡茶包装线,终于实现“泡茶拒绝泡铝钉”的誓言。
碧生源先进的生产设备
而在备受消费者关注的“食品安全方面”,赵一弘表示,碧生源系列保健茶产品均是由绿茶和草本成分配伍而成,不含任何西药成分,消费者可放心饮用。为了确保产品原料和品质,碧生源成功收购了健士星生物技术研发(上海)有限公司,组建了以知名植化博士蔡亚领衔的研发中心,打破了以往国内保健品企业“产品研发能力弱、原料安全监管不严”的瓶颈,进一步确立了碧生源在行业中“安全和专业”的优势地位。
众所周知,中国食品市场,尤其是保健食品的特殊之处在于,行业准入门槛低,大量中小食品企业和作坊式企业的存在,增加了监管的难度。因此,对于食品安全问题,仅靠政府监管和消费者监督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企业加强自律,尤其是行业龙头企业,碧生源在“产品生产、研发、原料安全”方面用自身发展,给行业做了一个表率。
“这既是为消费者提供更安全健康的产品体验,同时也是碧生源树立世界保健茶饮料品牌的关键一步。”赵一弘说。(中新网生活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