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上海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开始采录 有腔调被收录

2012-03-29 14:47:00 来源: 新民晚报 
字号  

  上海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开始采录

  “拗造型”“撇情操”“有腔调”被收录

  今天(29日)上午10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录音室内,一场有关老上海弄堂生活和传统民俗的讨论正在展开,参与讨论的是38岁的徐汇“土著”徐斌、37岁的“老卢湾”钱亦蕉、63岁的“静安阿姨”奚佩华和祖祖辈辈生活在老城厢的65岁的“黄浦爷叔”周元吉。

  (上海)市语委于一年前面向全市启动了“上海话发音人”遴选,目前,84名发音人从457位候选人中产生。根据计划,各调查点有声数据的采录、记音和转写工作,将于年底前全部完成。

  郊区年轻发音人难觅

  此次上海建库工作将在全市调查采录12个点。其中,浦西城区2个点,浦东新区2个点,闵行等8个远郊区(县)各1个点,每个点7名发音人,包括上海话发音人4人和上海普通话发音人3人。

  根据要求,每个点的4名上海话发音人中,老年发音人需出生于1941年至1950年之间;青年发音人需出生于1971年至1980年之间。发音人筛选条件严苛,除了不能有发音器官缺陷外,本人以及父母的生活区域、是否离开上海4年等都在考虑过程中,以保证最终记录的样本“原汁原味”。

  市语委负责人透露,目前,10个调查点的发音人已经基本确定。但是,川沙和青浦两个调查点的青年发音人尚无最佳人选。市语委希望,更多符合条件的“70后”可以毛遂自荐,为记录家乡真实的语言面貌、保留乡土文化资源出力。

  规范记录当下流行

  负责此次采录工作的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刘民钢介绍,调查采录内容包括用上海话读1000个单字、1200个词语、50个句子,20分钟连续话语(用上海话讲一个民间故事等),以及40分钟左右的四人一组自由交谈。专家团成员、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钱乃荣介绍,为了既记录语言面貌,又尽可能表现上海乡土文化特色,自由交谈时间会启发发音人聊聊弄堂生活、上海小吃、“白相城隍庙”等熟悉的话题。

  除了通过录音、录像将上述语音数据采录下来,建库专家工作团队还将用国际音标标注单字、词语和句子的发音,并把发音人讲的民间故事和自由交谈的内容转写成文字。

  哪些词、哪些表达方式才具有永久保存价值?有人觉得,在如今的年轻人口中,上海话变味了,“an”“ang”不分(“省”和“伤”),“o”“u”不分(“瓜”和“锅”),但在钱乃荣看来,这符合任何一种语言的发展过程。本次采录将依据使用频率和流行程度挑选词汇。例如,“老上海”会说的“尖团音”,如今只有8%左右上海人能说,本次采录就没有收录;相反,“拗造型”“撇情操”“有腔调”等流行语收录其中。(记者 陆梓华)

[作者:王慧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