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打工者谈"招工难":来沪为"钱途" 离开奔前途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2-02-13 16:12:00   来源:新民晚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由于招工难,不少饭店将招聘条件放宽,比如年龄放宽到45岁以下 记者 周馨 摄

  元宵节后,大批外来务工人员返城,上海本应迎来新一波用工高峰,但不少餐饮、制造企业却遭遇“招工难”。到底难在哪里?本报焦点版将连续两天关注,分别对话打工者和企业主,寻找答案。

  3天前的下午,记者走进上海来天华酒楼虹口店,趁着午、晚市间的空当,与4个不同学历、不同地域的年轻服务员畅谈心声。

  “85后”“90后”为什么来上海打工?在这里过得怎样?又为何想离开?从4个打工者的故事,我们也许能从另一个视角思考“招工难”。

  话题1

  为什么来上海打工?

  可以挣钱,又能长见识

  25岁的潘培焕是初中学历,2010年11月,她离开云南昭通老家,到浙江嘉兴当饭店服务员,“我姐是店里的老员工,当部门主管。”初涉餐饮业,她度过了一段美好时光——压力不大,工作时间固定,收入不错,每月到手约2200元。可好景不长。去年2月2日,年三十晚,饭店倒闭,小潘丢了饭碗。她回头想想,并不意外——正因为生意冷清,工作才会轻松。

  姐姐当时刚嫁去杭州,独留她在嘉兴发愁。恰逢春节,来天华酒楼嘉兴店人手紧张,潘培焕临时去帮忙,很快升格为正式工,随后调到上海。“虹口店缺人,问我去不去。”她回忆,“我从没去过上海,既可以挣到钱,又能长见识,为啥不去?”

  纺织厂无聊,想去大城市

  2011年7月,21岁的杨音第一次出远门,投奔上海唯一的远亲。父母强烈反对,因为高中毕业的她不愿在老家咸阳的纺织厂继续当女工。在长辈看来,工厂收入稳定,离家近,没理由放弃。杨音在纺织厂干了半年,三班倒,日复一日在流水线上重复劳动,月入约2000元,足够在当地过上滋润的小日子。但她不喜欢,觉得无聊,没前途,想去大城市开眼界。

  到上海后,杨音先去了一家小公司。“说好每月底薪1800元,上岗才发现是骗局,根本没底薪。”几天后,她愤然离职,8月11日成了服务员。“没想到那么容易,当场应聘成功,第二天就让我上班。”杨音原本毫无底气,怕自己没经验,又刚到上海,大酒楼多半看不上。她不清楚,近几年上海餐饮业紧缺服务员的程度。

  逃离流水线,和家人闹翻

  西安人米平22岁,大专学历,家境较好,父母经商,姐姐读研究生,他从小在家格外受宠,聪明、调皮,考上了省重点高中。全校2000人,成绩排名前50位,却在高二时因打架被开除。

  后来读中专和高职,学计算机专业,他多次参加北大青鸟、联想等培训课程,考取软件调试师等多种技术资格证书。2007年毕业分配到松江奔腾电器,因成绩好,证书多,小米获得了流水线线长的岗位,月收入近3000元。但他只在松江工作了20天,便逃回西安。“那时年纪小,没心思上班,工钱也不要,就走了。”为此,他和家人闹翻,一气之下离家出走,混迹于几个城市,直到2010年底来上海当服务员。

  放弃当工人,选择包食宿

  2010年夏天,25岁的山东菏泽小伙李帅军从南昌理工学院模具设计专业本科毕业,在南昌当电视营销接线员,工作轻松,月入不足2000元。他只做了2个月,为寻求更大发展,首次来到上海。李帅军起初想找专业对口的岗位,松江一家企业有意,要求从流水线工人做起,不能提供设计方面的职位。他去实地考察,认为工作累,收入低,放弃了。

  抵沪一周,李帅军路过虹口足球场,偶然看到酒楼招聘服务员,被“包吃包住”的条件吸引。“当时在朋友家借宿,不好意思再打扰,急着找一份包食宿的工作。”当服务员并非他的兴趣所在,但起码能解燃眉之急。

  话题2

  在上海过得怎么样?

  在上海工作压力较大

  去年2月25日,潘培焕第一次来到上海,重操旧业,当服务员。没过几天,她便发现,前两个月在嘉兴累积的快乐记忆,几乎一扫而空。

  “同样做服务员,在上海太累,压力是在嘉兴的两倍。”她举例说,从前一般晚上8时30分准时下班,现在经常要忙到深夜,遇到少数客人酒过三巡不肯散席,还得留下来值班到子夜。“大家开玩笑说,我们服务员‘上班有时间,下班没时间’。”

【 作者:何敏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