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上海惜阴堂百年寻痕:南北双方在此密约清帝退位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2-02-13 13:51:00   来源:解放日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民国产婆”赵凤昌其人

  赵凤昌,字竹君,晚号惜阴老人,清末民初著名政治人物,亦是惜阴堂的主人。

  关于其人,有两句评价流传甚广。一为黄炎培所言,“四十年间,东南之局,有大事,必与老人有关。”二为张謇友人刘厚生的戏赠外号,“民国的产婆”。清末还有一句讽刺之言腾播朝野:“两湖总督张之洞,一品夫人赵凤昌”。据民革上海市委联络部部长马铭德介绍,此语出自当时深忌张之洞与赵凤昌者,虽品位不高,却也相当佐证二人交情。

  葛剑雄告诉记者:赵凤昌起家,就是因为做了张之洞的幕府,权倾一时。正因此,政敌扳不倒张之洞就攻击赵凤昌。“赵凤昌很有能耐,但如果不是因为他背后站着张之洞,如果不是上海这个‘码头’使他得以联络周边的政治势力,那么赵凤昌跟辛亥革命不可能产生这么大的关系。”记者所采访的另一位专家——市档案馆编研部研究馆员陈正卿持较保守观点,但也同意:赵虽非领袖级人物,但人脉丰沛,穿针引线,故确在南北议和的幕后起到相当的作用。

  现存国家图书馆的《赵凤昌藏札》,为赵凤昌与当时各界高层人士的往来信函合辑,共计109册、2729通(件)。这份被史家誉为“美不胜收的晚清史料”,可再证赵凤昌极其深厚、广泛的人脉。

  据《赵凤昌藏札》记载,1911年11月21日,赵凤昌之妻弟、袁世凯幕僚洪述祖给赵凤昌写信,正文首句是“上月初在少川(注:唐绍仪)处读吾哥密电,次日弟草一诏稿”。信后附有其所拟诏书一份。学界认为,该诏书有可能为洪在赵授意下,所拟清政府停战议和、共商宪政的诏书。

  早在1911年10月底,赵凤昌就曾授意洪述祖这位他在北方的重要联络人,说服隆裕太后立即实行宪政,然而,风雨飘摇中的清政府仍不肯接受。洪述祖在信中告知赵凤昌在北京游说的情况:“于二十八日少川自往晤老庆 (注:庆亲王奕),反复言之,老庆亦谈之,声泪并下,然亦不能独断,允于次早决定。不料一夜之后(想必与载沣等密商矣),二十九日早全局又翻,说恐怕国民专要共和云云。”

  数日后,南北议和谈判开始。12月18日到31日,南北双方共进行了5次公开会议,但这只是桌面上的例行公事。当时参加和谈的人曾回忆,唐绍仪和南方十七省会谈代表伍廷芳白天在公共租界市政厅商议停战,“板起面孔,十足官话”,晚上则同往惜阴堂,此时谈的,已是清帝退位的优待条件、谁来主政,以及怎样让外国承认等核心问题。

  “1月中旬,清帝退位的诏书在上海拟好,再送到北京给袁世凯过目,最后以隆裕太后的名义发表。赵凤昌的幕后工作不可小觑。”葛剑雄说,“这当然不仅是赵凤昌一人的智慧,而是一批比较务实、讲究实效的人最后化解了难题。”

  杨小佛认为,“赵凤昌有他的历史局限性,这一点上也毋庸为尊者讳、为亲者讳。除了憎恶清廷的腐败孱弱,也难说他是什么派系的人。让人敬佩的就是他眼光长远,以及审时度势的能力。”

  退位诏书或起草于赵宅

  关于惜阴堂,刘厚生在其所撰《张謇传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述——“赵凤昌逝世,我曾撰祭文一篇,稿已遗失,但有数语,尚能记得,文曰:‘南阳路北,有楼三楹,先生所居,颜曰惜阴。惜阴斋舍,满坐宾朋,呱呱民国,于兹诞生。’殆纪实也。”

  后人考证,1893年,赵凤昌遭革职永不叙用。张之洞为慰藉赵连累受谴,特于湖北电报局给予挂名支薪。自此,赵凤昌在上海南阳路筑花园洋房——惜阴堂定居。

  杨小佛说,赵凤昌到上海,即便有实力在租界买10亩地,以他的眼光也会去做投资,而不是拿来盖房子,因此推测建惜阴堂应是张之洞在背后授意。上海地位重要,张之洞相当于设了一个“驻沪办”,方便与各方势力打交道。

  1911年12月17日,代表清廷的北方代表团到达上海后,唐绍仪住戈登路英商李德立的寓所,其余代表住静安寺附近的沧州饭店,两处离赵凤昌的惜阴堂不过饭后步行的距离。

  1912年1月中旬,南北双方在惜阴堂达成清帝退位、拥护袁世凯为大总统的密约。

  至于那份清帝退位诏书是谁起草的,说法很多。张謇学生刘厚生口述写成的《起草清帝退位诏书的回忆》称:南北议和代表推张謇起草清帝退位诏书后,“季直先生初既徨于执笔责任,又踌躇于如何落墨,见询予以隔室,即上海小东门大生二厂办事处”,刘厚生表示这是普天同庆的大好事,慨然承当,遂动笔在二三十分钟内草就,然后“执示季直先生”。而冯自由著《革命逸史》中则记载:“清帝逊位谕旨之文辞即在赵宅起草,乃出张季直(注:张謇)手笔。”赵宅,即惜阴堂。很有可能,刘厚生写成草稿后,张謇在惜阴堂修改确定了诏书,再电传袁世凯。

  和谈双方就“清帝退位、变更国体、袁世凯当总统”达成一致后,接着就是内阁班子问题,袁世凯希望唐绍仪当内阁总理,而国民党希望他们的人来当,以制衡袁的势力。双方僵持争执不下,袁世凯更以坚船利炮相威胁。这时,赵凤昌进言,何不让唐绍仪加入国民党?据当时与会者回忆,这一建议刚提出,孙中山和黄兴便带头鼓掌,随即会谈双方掌声一片。“唐绍仪是广东人,孙中山的同乡,曾赴美留学比较西化,国民党都还能接受他。”杨小佛解释。

  南北谈判,扯皮的不仅是总理位置,在一些机要部门,双方也都相持不下,尤其是掌控军权的陆军总长。南方代表提出陆军总长由黄兴来做,袁世凯希望段祺瑞来做。后来,还是赵凤昌提出:黄兴做参谋总长,段祺瑞做陆军总长。事情就这样解决了。

【 作者:刘欢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