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麦考林CEO顾备春:行业资金断流 捂紧口袋度日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2-02-13 13:08:00   来源:中国经营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麦考林CEO顾备春

  电商已经陷入了“赔本赚吆喝”的非商业逻辑。之前,京东商城CEO刘强东说过,京东销售额到40亿元即可盈利,但现在已过百亿元,京东仍处在亏损状态;新进巨头凡客诚品去年也卷入了盲目扩张风潮,导致亏损数亿元。一直在亏损从来未盈利的电商不胜枚举。

  此前麦考林在业界算是一个异类,2011年麦考林也陷入亏损怪圈。在流行烧钱的电商圈里,麦考林只在2010年美国上市时融过一次资,如CEO顾备春所言,他不希望被资本左右,失去话语权。对于顾备春而言,麦考林一直靠自己活着,不靠资本,它是个仙人掌型的企业。

  不过,顾备春坦言,众多企业屡陷亏损泥潭,反映出这不是个别企业的问题,而是整个行业的问题。他认为,危机只是刚刚开始,“2012年,整个行业将迎来更为糟糕的状况。”

  “2012将是电商惨烈的一年”

  2011年8月份之后,几乎没有哪家公司融到了新的资金。可以说2011年7月份是个分水岭,在这之后,大家只能靠自己的钱独立生存了。

  《中国经营报》:这些年,电子商务公司如雨后春笋越来越多,竞争空前激烈,2011年以来,电商行业遭遇危机,90%以上的企业都处于亏损的状态,小企业处于倒闭边缘,大企业也日子难熬,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顾备春:原因很多。前几年在电商这个行业,那时资本还没有大量涌入,虽然大家都没什么钱,但老总们心态还不错,都是在认真地做企业。变化是从2011年初开始,大量的资本涌进来,资本瞬间席卷了整个圈子,起初的时候大家很高兴,都拿着融来的钱搞扩张、打广告,不计成本地拼命烧钱,都希望借此把竞争对手吃掉。但结果最终发现,谁也没吃掉谁,反而自身亏损严重。

  到2011年下半年,加上欧债危机、VIE结构质疑、人民币升值等外在因素,资本对电商的追逐忽然来了个急刹车。资本市场开始从疯狂逐渐地回归理性。2011年8月份之后,几乎没有哪家公司融到了新的资金。可以说2011年7月份是个分水岭,在这之后,大家只能靠自己的钱独立生存了。

  《中国经营报》:显然,这种惨烈的竞争也影响到了麦考林,2011年第三季度净营业收入为5310万美元,同比下降了4%;毛利为1400万美元,同比下降了36.3%,这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顾备春:一方面来说,毛利率的降低是因为各大电商之间的竞争,包括不断花样翻新的促销战、价格战,结果可以说是几败俱伤,麦考林也被卷入其中。另一方面,2011年互联网广告的价格是翻倍增长的。同样的一个网址导航,两年前才8万元,2011年的广告费却已经飙升到了200万元。

  此外,净营业收入的下降也和我们的转型、业务调整有关系,我们正逐渐从一家综合性的电商公司转到互联网业务上。2011年,我们削减了在电话中心业务上的投入,导致了这部分业务收入的下降;同时麦考林之前传统的邮购广告业务也出现了下降。但是我们的互联网访问量和网上业务获得了很大的增长。不过,这方面也投入了惊人的广告费,这一系列的原因导致在财务报表上的数据看起来并不好看。

  《中国经营报》:如今“粮草充足”是企业过冬的关键所在,麦考林的现金流情况怎样?

  顾备春:2010年麦考林上市,我们融到了1亿多美元,虽然2011年在物流、仓储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花了很多,但目前我们手里还剩6000多万美元。在花钱方面我们一直很谨慎,我的想法是这笔融资肯定足够我们应付好几年,而且我有信心在2012年底实现小有盈利。

  2011年下半年凡客、拉手网等电网都在尝试通过IPO或PE市场融资,但最终都没有结果,这说明资本市场已经收得非常紧。但是另一方面,我们看到,2011年第三、第四季度的互联网广告费用,比如网址导航等,却是一个季度高过一个季度地涨价。电商企业还在不断地烧钱,这些都是以前融到的钱。按照这个烧法,即便是大企业,他们手里的现金也最多维持6个月到一年,这是很危险的。因此,对于麦考林来说,我们从现在起要捂紧了口袋过日子,不花不该花的钱。

  《中国经营报》:资本从2011年下半年就已在行业中断流,你认为什么时候资本会重新回来?

  顾备春:至少在未来的6个月内资本不会再进电商行业。因为资本不可能给你当雷锋,它需要看到你盈利,资本一般只会在你盈利的时候进来获利,或者是在你最倒霉的时候进来抄底。但实际上应该说如今整个电商市场还是在探底过程中,电商的困境只是刚刚开始,目前还不是最艰难的时候,还没有人敢进来抄底。

  2012年行业危机的影响面可能会越来越大。首先,当电商资金链紧张时,他们第一个就会拖欠广告商的款项;等资金进一步紧张的时候,电商就会拖欠产品供应商的钱,这时候就往往意味着这家企业很危险了。这是一个骨牌效应。

【 作者:王峥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