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商圈与企业迎来“苦日子”
所谓商圈,就是把各种业态、各种档次的商业卖场设置到同一个区域,以此最大限度地积聚人气、商气。商圈的不断完善,标志着一座城市的消费水平和商业竞争力的提升。
“北京、上海这些城市,商圈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大致在10年前就超过了50%。”杨浩分析说,从这些城市的发展经验来看,进入“大商圈”时代,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
一方面,消费者肯定会开心。商圈越繁荣,商业企业的竞争越激烈,消费者的选择就会越广,得到的实惠也越多。
另一方面,“大商圈”时代的开启,或许也意味着商圈管理者与商业企业“苦日子”的到来。杨浩介绍,北京、上海的各大商圈,从10年前就开始了一场可谓“痛苦”的转型。一些声名显赫的商圈难免日渐衰落,伴随新竞争者的加入,个别老牌商业企业也败走麦城。中关村IT卖场连续数年的改造,太平洋百货退出北京市场,都是商圈转型的必然结果。
“从去年开始,重庆的解放碑商圈、观音桥商圈,相继推出大规模的改造计划。一面引进新商家、新卖场,一面淘汰部分企业。这样的场景,与10年前的北京、上海很相似。”杨浩说,商圈发展到这个阶段,大面积的升级调整不可避免。从京沪等地的经验看,这样的调整恐怕得持续五六年。
绝唱:综合型商圈正在远去
曾经熟悉的解放碑、观音桥商圈,正在变脸。
据悉,在280个国际知名商贸品牌中,我市已成功引进223个,占比高达80%。而在国际品牌的引进工作中,解放碑与观音桥可谓一骑绝尘——两商圈引进品牌的个数分别为167个和154个。
一位在解放碑工作多年的白领感叹:“过去的解放碑,既有美美这样的高端卖场,也有重百、新世纪这样的中端卖场,还有女人街这样淘便宜货的地方。现在举目一望,全是国际大品牌。”
对于这样的变化,杨浩认为“无法阻挡”。
杨浩说,上海的南京路、成都的春熙路、重庆的解放碑,都属于综合型商圈,云集了各类卖场。但在“大商圈”时代,商圈更强调差异化竞争,综合型商圈只能转型。南京路,如今已是高档品牌荟萃;春熙路则成为年轻人喜爱的时尚之地,而成都的奢侈品卖场则大多另辟战场。
“从目前的状况看,解放碑、观音桥都渴望转型成国际大品牌荟萃的高档商圈。”杨浩认为。
不光是解放碑、观音桥,杨家坪、沙坪坝、大渡口等各商圈如今也都确立了自己的定位,展开差异化竞争。
在“大商圈”时代,重庆人熟悉的综合商圈或许正在远去。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