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我国基层医改亮点频现:探索·突破·变化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2-02-04 16:08:27   来源:新华网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新华网北京2月4日电(记者王茜)全民基本医保覆盖12.95亿人,近800万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全部纳入基本医保,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例降低4.8%,基层药价下降30%左右,10类4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以免费或补助的方式提供……

    这些引人注目的数字展示了医改的显著成效。近三年来,特别是2011年基层医改的突破推进,使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基层医改不断取得突破和成效为下一步医改积累了重要的经验。

    突破得益于探索

    基层医改的突破,得益于许多地方的先行探索。为了缓解“看病贵”问题,2009年11月,安徽省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正式启动,“一揽子”改革基层医疗机构管理体制、人事、分配、基本药物、保障制度等,使其回归公益性。

    安徽省把医改的切入点放在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上。全省32个试点县(市、区)在政府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的593种药品包括国家基本药物307种、安徽省确定的基本药物农村基层补充药品172种和城市社区补充药品114种。

    这些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由安徽省进行省级统一网上集中招标采购,统一价格,统一配送,由配送企业将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统一配送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试点县、区政府办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一体化管理的行政村卫生室所销售的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都实行零差率销售,不得加价。

    北京、上海在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方面起步较早。上海1997年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2006年启动了社区卫生综合改革。北京2006年在政府办的社区卫生机构实行常用药品零差率销售,政府集中招标、统一配送。这些探索为基层医改全面展开创造了条件。

    变化得益于突破

    医改破除了“以药补医”旧机制。这次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并实行以量价挂钩、招采合一等为特征的基本药物集中采购机制。取消“以药补医”之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发展费用由财政保障,日常收支差额由财政补贴,一些地方还加快了实行收支两条线的步伐。

    吉林在财力非常有限的情况下,从2011年7月1日起,在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从运行机制上彻底解决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乱收费、乱加价问题。

    上海各区县建立了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机构,设立了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户,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支管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财政对乡镇卫生院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给予全额保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石河子市实行了医保目录内药品全部零差率销售,惠及农牧团场185万人,占兵团总人口的72%。

【 作者:周楠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