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在昆明理工大学内,有一座按照五星级标准设计的文汇酒店。校方称酒店主要用于接待来校交流、访问的外国政府要员,知名专家、学者以及一部分长期入住的外国留学生。“人家来访问,搞学术交流,自己搞得那么寒酸,难免丢中国人的脸。”目前酒店提前建成并开始运营,而主体部分的国际学术交流中心还在建设之中。
支持
黄倩茜:云南地处边疆,与湄公河流域的东南亚各国联系紧密,昆明理工大学作为云南省重点高校,本身承载着较为频繁的对外文化交流使命,它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云南甚至中国的外交形象。在校内建五星级酒店,有国际交流时国外访客吃得好住得好,也方便国际友人在校内的行动,第一印象好了就算为接下来的交流开了个好头。
万晓阳:在当今依靠国家财政教育经费养活的大学,如果能在教书育人的基础上,合理地开展一些经营活动是值得肯定的,校办工厂能让产、学、研更好地结合,酒店已属常见的经营方式,它们能为教育的发展吸取更多的资金,不但能为自己教学设备的升级和教师队伍的引进增加筹码,还能减轻国家教育经费的负担,这都是进步之处。
刘智国:此前,云南没有符合国际要求和标准的学术交流场所,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云南高等教育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活动,这是香港的基金会为回报社会和家乡,捐资建设的一个国际学术交流中心。
张军瑜:每一件这样的大学新闻出来,宣泄之后带来的都是更浓厚的纠结。在这种纠结之下,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告诉我们中国的大学到底该何去何从。也许怎么找到“大楼”和“大师”的一个完美结合点才是最终的出路。
反对
熊丙奇:要让学校把钱用到办学的刀刃上,避免形象工程,必须建立起民主管理和决策机制,在类似重大事件决策中,必须事先征求师生意见,方案需得到教职工大会和学生代表大会的同意,而不能由学校行政或个别领导拍板。
叶千荣:日本最高学府东京大学,它也有一个专门招待专家学者来交流的时候住的酒店,非常普通,非常简单。因为大学校园的氛围学术交流决定了不可能,同时国立大学所使用的经费都是纳税人的钱,所以预算是通不过的。
杨国栋:想起当年的西南联大,在日寇侵华的炮火声中,在艰苦的办学条件下,依然在土墙茅草屋中培养了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和赵九章、邓稼先等8名两弹一星功勋人物在内的大批优秀人才。比起西南联大,对比先贤,花巨资大建楼堂馆所和豪华酒店的昆明理工大学,才真是丢国人的脸。
蔡辉:一个国家的脸就是人民遵守法律、谦和有礼、富有同情心,大楼只能引来惊叹,文明才能让人敬服。
盛会: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许多大学的办学经费比我们多得多,但他们的校园大都古朴简约,他们把钱重点花在引进人才和培养人才上,并不是搞豪华的大楼和校门。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