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已获“和谐家庭”样本:并非“嫌贫爱富”
北京市妇联提供的材料显示,“和谐家庭”每两年评选一次,2007年共计命名了500户家庭,2009年和2011年分别命名了200户家庭,新一轮评选将于2013年初正式启动。
3日傍晚,在什刹海街道后海西沿社区老院落里,记者慕名找到了董春红一家。走进客厅一抬眼,即能看到一个半张A4纸大小的黄色牌匾,搁在齐胸高的五斗柜上,“首都和谐家庭标兵”几个鲜红字体,告诉来客这个家庭的荣耀,而闻讯赶来的邻居们,则纷纷竖起大拇指。
原来,董春红是一名肢残人士,但她不仅没有放弃对生活的追求,还总是爱管街坊邻里的闲事。为了照顾多位孤寡老人,她不仅自备常用药、血压计等,还学会了打针等一些护理技术,哪位老人有病住院,她爱人骑上三轮车便往医院送。
不仅如此,院里的公共水沟堵了,她第一个去掏;社区内有活动,她第一个参加;闲暇时跑到后海,为南来北往的游客提供咨询服务;儿子大学毕业后,受其鼓励跑到农村去工作;现在她又多了个营生,为流浪的小猫、小狗送饭喂食,并积极帮他们寻找新主人。
翻阅辗转拿到的评选材料,记者发现当选家庭各具特色,有长期赡养老人的、有四世同堂其乐融融的、有20年如一日资助贫困学生的,有利用自身特长热衷公益活动的……其中不乏普通农户,也有工薪家庭,还有书香门第等。
为了求证真实性,记者又从中挑选了三家,兵分多路前去采访,反馈可见,这些“和谐家庭”获得殊荣,确实符合评选的要求,也并非一味强调经济条件。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