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郑州新闻

连维良谈“郑州都市区建设”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1-07-04 11:23:03   来源:中原网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天中旅游新城:登封县城建成区面积19.2平方公里,城区人口19万,地区生产总值40亿元。新规划建设登封新区和旅游新城两个新城区。登封新区位于老城区东,建成区面积达3.5平方公里,人口3.1万,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规划人口22万人,要着力打造产业集聚区、商住区、中岳文化苑三大板块。产业集聚区板块要重点发展机械装备制造及零部件加工业;商住区板块要重点发展生态宜居、文化旅游休闲和现代服务业;中岳文化苑板块要突出展示中岳嵩山文化、中原民俗文化,形成综合性文化产业园。要加紧推进登封新区的城郊村改造和近郊村合村并城工作,加快推进新区与产业集聚区、中岳文化园区的融合式发展,逐步将登封新区建设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综合性田园新城。旅游新城位于登封老城区西,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0万人,“十二五”期间,要重点推进总投资360亿元的“天地之中”旅游新城项目,加紧编制《登封“天地之中”旅游新城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规》,切实抓好旅游新城起步区建设,加快建设音乐大典二期、功夫产业园、少林武术博物馆、中原民居旅游小镇、国际旅游度假村、文化创意产业园、中华百家姓寻根等项目,力争到“十二五”末,将其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天地之中”文化旅游新城。

第五,加快城郊村合村并城。400平方公里规划范围外(经开区、航空港区除外),城市区内的城郊村共有行政村148个、自然村493个;6个县(市)有1908个行政村,根据各县(市)现已编制的“村镇体系规划”和“各县(市)城市总体规划”,6县(市)中有144个行政村要纳入县城,有383个行政村要纳入乡镇政府所在地,有744个行政村要进行合村并点,仍有637个行政村要进行就地保护开发。

一是借鉴新乡等外地市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经验,探索运用集体土地建设、城市社区标准开发、村改居转换等办法,加快合村并城步伐。

二是探索运用集体土地解决城郊村合村并城所需土地问题,待集体建设用地可变更为国有建设用地时,再通过村改居的办法,把集体产权房变更为商品房。

三是按照城市社区的标准推进城郊村合村并城工作,高标准配套建设学校等公益性设施。

四是市直有关部门要结合职责分工和权限研究适用于合村并城工作的政策。坚持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原则,立即启动我市合村并城试点工作,既要调动开发商的积极性,又要充分考虑群众的社保、就业等长远利益。

各区应抓紧对本辖区内的城郊村调查摸底,全面掌握现有人口户数、土地状况、现状建筑量等情况,结合各区组织编制的《村庄布局规划》,尽快完成本辖区内试点村的《合村并城方案》。

第六,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目前,全市有重点产业集聚区40个(其中省级产业集聚区15个)。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不仅是承接产业转移的需要,更是破解土地瓶颈制约,为郑州都市区建设创造和拓展空间的需要。产业集聚区建设要突出一个特色,注重两个结合,实现产城融合发展。一个特色:就是主导产业要相对突出。各产业集聚区要根据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和区位条件,按照竞争力最强、成长性最好、关联度最高的原则,确定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搞好产业配套。原则上每个产业集聚区只确定一个重点扶持产业。两个结合:一是产业集聚区建设要与新的城市组团建设相结合。以产业集聚区的理念和机制推进城市组团发展,让城市组团享受产业集聚区的有关政策;以宜居的理念加强产业集聚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增强产业集聚区的吸引力和创新力,使其成为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新城市组团。二是产业集聚区建设要与合村并城结合。先从城郊村做起,从产业集聚区的规划区内或者规划周边做起,通过合村并城为产业集聚区提供更大的空间,同时解决合村并城后村庄产业支撑和居民就业问题。产城融合:就是进一步突出产业与城市的融合发展,加强产业集聚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宜业与宜居统筹规划,增强产业集聚区的吸引力和创新力,实现产业与城市的融合发展。全市重点产业集聚区总规划面积1138.76平方公里,建成面积337.44平方公里,可以融城发展的产业集聚区28个。其中,郑州纺织产业园、金岱工业园等13个产业园区可融入中心城区;郑州上街装备产业集聚区、中牟汽车工业园、巩义豫联产业集聚区、荥阳阀门工业集群区、新密市生物环保科技产业园、新郑产业集聚区、登封市产业集聚区等16个产业集聚区可融入县城城区。

第七,加快合村并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已启动实施的中心村有75个、新型农村社区52个,共涉及324个行政村,已完成131个行政村。下一步,要继续按照“一化带三化”要求,遵循“规划先行、合理布局,规模开发、集约用地,政府统筹、农民自愿,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原则,以城镇化建设为导向,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抓手,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稳步推进以合村并城、合村并镇、合村并点为重点的建设模式,积极开展合村建镇探索工作。

(1)对城市、乡镇所在地、产业园区的周边农村,通过有组织、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合村并城、合村并镇、合村并点,调整和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实现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产业向集聚区集中。

(2)对中心村、经济强村、大企业所在地的周边村庄以及不宜居住且要实施整村搬迁的村庄,按照新型农村社区的标准,统一组织建设集中居住区,同步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建设成规模在1—3万人的新城镇。

(3)采取“多村一社区”、“村庄合并社区”、“一村一社区”等模式,建设集办公、警务、文化、居住、教育、医疗、休闲为一体的标准化社区。到2015年,基本形成“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农村新社区。

第八,加快都市农村建设。2006—2010年,全市新农村建设中就地进行综合整治和保护开发行政村176个,其中6个县(市)137个,市内各区39个。下一步,要对明确保留的具有特殊地形地貌、历史文化遗存和富有乡村旅游发展前景的村庄,有计划、分步骤进行就地保护和开发,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环境整洁、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生态良好、生活便利、群众安居乐业的新农村;对没有条件进行合村并城、合村并镇的农村重点开展村容村貌、路容路貌综合整治工作。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公路、公交、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保障安全饮用水,实现自来水全覆盖。积极推动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倾斜,引导城市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向农村流动,加快城市公交、供水、燃气、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向周边村镇延伸,提高城乡公共设施共享水平。市直部门和行业的涉农项目在不改变资金用途和管理渠道的前提下,按照“投资不变、渠道不乱、用途不改、形成合力”的原则,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具体的扶持政策,采取同步推进的方式,配套跟进。

【 作者:  编辑: 赵静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