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摘编】把各项事业推向更高台阶实现更大跨越

2023-01-05 07:38:47 来源:中原网

1月4日上午,在郑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市长何雄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为今后五年和2023年郑州发展擘画蓝图。

今后五年这样干

今后五年是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提质进位、迈上新征程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牢记“当好国家队、提升国际化、引领现代化河南建设”职责使命,抢抓国家实施“十四五”规划、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黄河国家战略等重要战略机遇期,紧紧抓住高质量发展黄金窗口期,努力把各项事业推向更高台阶、实现更大跨越。

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国家创新高地、人才高地、先进制造业高地、开放高地的地位作用充分显现,国家中心城市的区域辐射力、全国竞争力、全球影响力明显增强,成为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和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

综合枢纽优势巩固提升。衔接国际国内的运输网络和物流体系加快形成,空中、陆上、网上、海上  “四条丝路”畅通全球,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高度集聚,郑州成为辐射全国、链接世界、服务全球的国际综合枢纽。

产业体系持续优化。凝聚创新人才、集聚重大科技平台、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构建“六个一流”创新生态,推动“五链”深度耦合,把中原科技城建设成为全省创新策源地、国家区域科创中心,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城市品质显著提升。强化规划引领、下足绣花功夫、精细化管理城市,努力打造富有现代气息、更加美丽宜居、充满生机活力、人民生活幸福的特色城市。

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以碳达峰、碳中和引领绿色发展,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更加完善,普遍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方式,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园林城市,基本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郑州。

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基地中的全国重地加快建设。持续扩大“行走郑州·读懂最早中国”品牌影响力,建成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打造中华文化传承创新中心、世界文化旅游胜地、中华文明全景式集中展示地。

人民生活更加幸福。优质公共服务均等可及,打造全国重要的区域性教育中心、医疗救治中心,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老年友好型城市、青年发展友好型标杆城市,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社会治理更加高效。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更加优化,全周期、全领域、全要素覆盖的公共安全体系加快构建,城市本质安全水平更优更高,社会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居全国前列。经过五年不懈奋斗,教育强市、科技强市、人才强市、文化强市、体育强市、健康城市取得突破性进展,数字强市、创新型城市迈出决定性步伐。


2023年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当好国家队、提升国际化、引领现代化河南建设”为总目标,全面开展“三标”活动、深入推进“十大战略”行动,加快“四高地、一枢纽、一重地、一中心”和郑州都市圈建设,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以风雨兼程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奋力推动经济发展全面提速提质,在全省高质量发展中挑大梁、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中起高峰,奋力谱写中原更加出彩的郑州篇章。

2023年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以上,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突破2.6%,进出口总额保持正增长,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节能减排、降碳指标完成国家及省定目标。


今年着力抓好十项重点工作

重点工作之一

持续稳定经济运行

【强化投资关键作用】抓好1000个省市重点项目、年度完成投资500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投资占比提高到48%以上,力争签约“三个一批”项目120个以上。聚焦专项债券和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储备省重点项目300个,超10亿元项目占比50%以上。

【加快释放消费潜力】落实我市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12条政策措施,适度调整限购区域、支持团购在售商品住房、确保新市民都市圈居民购房同等待遇、推进租购并举、降低购房信贷负担、落实认房不认贷等措施,开展人才八折购房、新市民购房等活动,解决好青年人才、新市民等群体住房问题,稳定促进住房消费。落实免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放宽二手车迁入限制等政策,用好省市汽车消费券,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

【精准服务市场主体】深化“免申即享”工作,扩大政策清单范围,开展“送政策进园区进企业”活动,确保政策精准实施、直达快享。实施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助推、质量品牌争创、资源要素保障等七大行动,完善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链条,健全司法执法对民营企业的平等保护机制,引导广大民营企业增强预期、提振信心,聚焦实业、深耕主业。力争新增市场主体20万户、总量突破200万户,培育“三高”企业4000家以上。

重点工作之二

持续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高地】推进900个工业项目,构建“龙头企业+产业链配套”产业集群生态;工业投资增长20%以上、技改投资增长50%以上,新增超百亿工业企业1~2家,新增入规工业企业300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300家以上。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抓好兴港新能源产业园、三一新能源智能汽车制造等重大项目,推动汽车产能尽快达到300万辆。瞄准打造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推进“芯、屏、网、端、器、用”全链条联动发展,支持鸿富锦、超聚变等龙头企业集群式链条式发展,推进惠科、龙芯中科、新型存储器等重大项目建设。

【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加快燃料电池汽车应用示范城市群建设,规划建设加氢站200座以上,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690辆以上。推进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打造20个深度应用场景和高水平人工智能应用解决方案。

【提质发展传统产业】推进建筑机械、电力设备、金属制品、阀门等传统装备领域智能化、成套化、绿色化、高端化发展。支持服装、家居、食品、耐材等产业壮大规模,提升品牌价值。支持中铁装备产业园、郑煤机产业园建设,打造国内领先的盾构装备及煤矿综采装备生产基地。推动铝加工向航空、汽车、动车用铝方向发展。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国家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实施企业上市五年倍增计划,新增上市挂牌公司10家、股改50家、资本市场融资突破1200亿元。加快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新培育A级以上物流企业10家以上,争取新晋国家示范物流园区1个、“豫军”企业10家左右。

重点工作之三

持续推进创新驱动发展

【打造高水平科创平台】推动嵩山、黄河等7家省实验室和哈工大郑州研究院、北理工郑州智能科技研究院等高能级研发机构创造更多关键性重大科技成果;推进超短超强激光实验装置、智能传感器中试平台大科学装置项目,新建省级以上创新引领型平台100家。

【培育高水平创新主体】实施研发经费投入补助政策,扶持“双百”企业加速成为瞪羚企业、“隐形冠军”企业、龙头企业,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科技型企业1500家,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8.8件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70%。

【汇聚高水平创新人才】扎实推进招才引智,引进高端人才50名,博士以上优秀青年人才1500名,创新创业团队40个以上。持续推进百万大学生留郑计划,力争来郑留郑大学生20万人。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力争新增高技能人才14.5万人、技能人才40万人。

重点工作之四

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深化“放管服效”改革】优化企业开办等8项“一件事”,完成涉企不动产登记等6项“一件事”,实现“免证办”500项、跨省通办100项,打造10分钟政务服务圈。

【深化农村改革】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稳妥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巩固扩大枢纽优势】持续深化郑州—卢森堡“双枢纽”战略,建成航空邮件处理中心。加快机场三期扩建,开通郑州至巴黎、慕尼黑等客运航线,打造南至东南亚,北至俄罗斯、东北亚的“空中丝绸之路”,大力引进国内外头部航空、物流、货代、贸易企业,力争国际货邮吞吐量60万吨。开行中欧班列(中豫号)2800列。

【完善提升开放体系】高起点谋划自贸试验区空港新片区,加快联动区建设发展,推动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试点落地,推广跨境电商O2O新零售模式,新形成高质量制度创新成果30项以上。推进新郑综保区扩区,加快建设全国重要国际邮件枢纽口岸,争取航空口岸过境人员144小时免签政策落地。

【提高招商引资实效】发挥港资、台资、日韩和世界500强四个专班作用,开展港澳台、日韩经贸活动和欧洲、中亚、东南亚、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招商活动,力争招商引资签约总额突破7000亿元,实际吸收外资7.2亿美元。

重点工作之五

持续提升城市能级品质

【坚持规划引领】实施《郑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编制完成畅通郑州白皮书(2023—2025)、韧性城市规划纲要等。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编制轨道交通四期规划,开工建设轨道交通S2线。深化“一体化、一张网”改革,新建改造供水管网144公里、燃气管网230公里,新增供热面积400万平方米,更新改造排水管网25公里,为170万户居民家庭加装燃气安全装置。

【提升城市本质安全水平】加快常庄水库加固工程、金水河调洪及分洪工程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七里河分洪、南水北调防洪影响处理后续工程等项目,开展70座水库“一库一案”整治,推进桃花峪水库工程前期工作。

【强化城市精细管理】全覆盖推动“序化、洁化、绿化、亮化”精细化管理,推行机动车存放服务差别化收费,完善公共停车场及配套充电桩市场化运作模式。优化交通监控设施,确保主干道亮灯率98%以上,次干道、支路亮灯率96%以上,道路照明设施完好率96%以上。

【高水平建设郑州都市圈】加快实施《郑开同城化发展规划》,落实郑开(兰考)同城化实施方案,加快建设郑开同城化示范区。推动“郑好办”“汴捷办”“洛快办”联网互认,构建郑州都市圈“一网通办”平台。推进郑许、郑洛、焦平等8个高速公路项目,加快国道107快速化改造、陇海路东延等25个郑港融城、郑开同城交通优化项目,推进郑开城际铁路公交化改造。

重点工作之六

持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40万亩。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统筹推进产业和就业,促进脱贫乡村持续发展,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建设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美丽牧场、农业产业强镇。

【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编制聚集提升类和特色保护类村庄规划,实现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规划全覆盖。新建20~30个精品村,将精品村、美丽乡村串点成线,培育乡村旅游消费热点。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

【做大做强县域经济】把产业发展摆在突出位置,明确县(市)主导产业发展规划,依托产业基础、资源禀赋,打造“一县一业”“一乡(镇)一特”“一村一品”,提高产业支撑力。

重点工作之七

持续推动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基地中的全国重地建设

【深入实施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战略】优化黄河文化带、环嵩山文化带、中心城区文化板块“两带一心”布局,充分展示华夏文明、黄河文化主地标城市特征。塑造“行走郑州·读懂最早中国”品牌,优化精品线路,围绕核心节点布局旅游集散中心,完善提升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创建国家级文旅消费示范城市。

【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繁荣文艺创作,培育特色鲜明的文化街区和文创园区,提升动漫、文创品牌影响力。规划建设中华文明主题乐园,打造“穿越中华文明5000年”沉浸式体验场景。

重点工作之八

持续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发展清洁能源,增强能源外引和输运能力】力争光伏发电新增并网装机规模58万千瓦,开工建设荥阳环翠峪、登封大熊山抽水蓄能项目,加快4座500千伏变电站建设,开工登电“西热东引”长输供热管线项目。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造无废城市中原样板,进入全国无废城市第一方阵。加强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持续推进空气质量好转。完成入河排污口整治,确保国省控断面全面达标、市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健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长效运维管护机制,污水处理率65%以上,黑臭水体动态清零。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构建碳达峰“1+11+7”政策方案体系,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划定工业用地红线,高耗能产业占工业比重稳定在30%以下;持续推进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推动货运车辆、铁路运输电气化清洁化改造;新建建筑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比例90%以上,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30%。

【加快打造绿色屏障】实施新一轮黄河战略三年行动计划,推进黄河郑州段滩区和邙岭生态专项规划。深化河湖长制。推深做实林长制,建设森林特色小镇9个、森林乡村100个。启动第二动物园、第二植物园建设,筹备第十一届中国花卉博览会。

重点工作之九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把就业作为优先目标】统筹抓好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落实,确保不发生系统性、规模性失业风险。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就业,支持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多渠道就业,强化脱贫家庭、低保家庭及零就业家庭就业帮扶。通过机关事业单位招考、国有企业聘用、中小微企业吸纳等方式推出20万个工作岗位,新增城镇就业13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

【高质量建设美好教育】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持续培育优质教育集团。实施教育英才计划,年内引进培育中小学优秀校长50名、优秀教师500名;实施学前教育普惠扩容工程,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5%;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15所、投用16所,持续推进高中段学校建设。

【持续建设健康郑州】加快市中心医院高新医院、市七院滨河院区等项目建设。以城市医联体、县域医共体为依托,构建市域一体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100名以上,打造品牌学科30个。县级中医院全部达到二级甲等中医院水平、50%达到三级中医院水平;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预防接种率95%以上,职业病危害申报和诊断机构质控达到100%。

【加快体育郑州建设】积极申办承办国际国内重大赛事,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构建全民健身设施三级服务体系,加快市民健身中心项目建设,更新健身路径200条、新建智能健身驿站20个。

【支持养老托育事业发展】新增养老床位6万张、创建老年友好社区15个,推进居家养老适老化改造,建成基层老年医疗康复(护理)中心12个、乡镇老年健康服务中心30个。开展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创建,托幼床位达到5万张。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攻坚行动。适度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为符合条件的困难特殊群体足额发放补贴。

重点工作之十

持续守牢安全发展底线

【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全面落实新冠病毒“乙类乙管”相关要求,围绕保健康、防重症、强救治、优服务,扎实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积极做好医疗救治工作,进一步提高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率,加强相关药品和检测试剂储备,全力保障群众用药需求,完善公立医院重症救治体系,分级分类救治患者,加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防控工作,提升农村地区疫情防控能力水平,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领域风险】稳妥化解红档金融机构风险,完善债券风险监测预警,切实做好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加强政府、国有企业及平台公司债务管理,严格落实“631”债务偿还机制,坚决遏制新增政府隐性债务。

【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全面落实“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理念,严格落实“三管三必须”要求,坚决守住不发生重特大事故底线。加快构建大安全、大应急、大减灾格局,推动市综合性应急救援保障基地建设;建强应急指挥“一张图”,推动乡镇(街道)“1+4”、村(社区)“1+3”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构筑全流程多层次广覆盖的安全防护网。

郑州全媒体记者 董艳竹 王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