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之城 阔步走来——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六周年述评
四月春暖,北京向南100多公里,白洋淀碧波荡漾,“千年秀林”绿意盎然,启动区建设热火朝天……一座现代化新城雏形显现。
2017年4月1日,新华通讯社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
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决策、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倾注了大量心血,为雄安新区规划建设领航指路、把脉定向。
这是雄安新区雄安门(2023年3月15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 摄
6年,2000多个日夜,雄安新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一座未来之城,破土、萌芽、生长,阔步向我们走来。
高标准,新理念——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筑造标杆之城
清晨6点56分,记者乘坐的复兴号高铁列车从北京西站准时出发,一路向南,经停北京大兴国际机场,50多分钟后,到达位于雄安新区雄县昝岗镇的雄安站内。
一辆高铁列车驶离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开往北京(2023年3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如今,每天有14对城际列车往返北京和雄安。随着对外骨干交通路网加快构建,千年古都和未来之城,日渐紧密联系、相融一体。
雄安站往西约30公里,雄安新区启动区核心地段塔吊林立,建设者在这片热土上挥洒汗水,不断刷新“中国质量”“中国速度”。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雄安新区作为北京发展重要一翼,正推动京津冀这一中国高质量发展重要一极加快崛起。
时间回到6年多前。
2017年2月23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专程到河北省安新县实地察看规划新区核心区概貌。在大王镇小王营村,总书记走进一片开阔地,极目远眺。这里就是规划中雄安新区起步区的核心地块。
当天中午,一场小型座谈会在安新县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战略选择,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性工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部署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核心是通过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出一种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模式,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解决“大城市病”的路子。
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正是着眼深入推进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战略,建设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的关键之举。
雄安新区规划展示中心内,展板上的“1+4+N”规划体系吸引参观者目光。
2019年1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仔细听取新区总体规划、政策体系及建设情况介绍。总书记强调,新区首先就要新在规划、建设的理念上,要体现出前瞻性、引领性。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求,努力创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标杆。
千年大计,要经得起历史检验、体现时代风貌。
雄安新区设立以来,坚持“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后再开工建设,不要留历史遗憾”。先后有60多位院士、国内外200多个团队、3500多名专家和技术人员参与新区规划体系编制;以《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为统领,形成了雄安新区总体规划、起步区控制性规划、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4个基础性规划及20多个专项规划。
这是雄安新区白洋淀旅游码头(2022年9月7日,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谋定”之后的雄安新区,建设发展全面提速。2019年,实现以规划为重点向以建设为中心的重大转变;2020年,进入大规模建设新阶段;2021年,进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和建设同步推进的重要阶段……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幅高质量发展的美好画卷徐徐展开。
打造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是设立雄安新区的初心。
新区设立之初,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雄安新区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新区,其定位首先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重点承接北京疏解出的行政事业单位、总部企业、金融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不符合条件的坚决不能要。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从2021年起,以在京部委所属高校、医院和央企总部为重点,分期分批推动相关非首都功能向雄安新区疏解。
在启动区企业总部区,记者看到,中国中化总部基地建设已进入地面以上主体结构施工,几十根钢结构柱高高竖起,八角形造型初显轮廓。这座采用白洋淀“金芦苇”设计理念的大楼,寓意生生不息、繁茂生长。
北京第四中学雄安校区和史家胡同小学雄安校区(2023年3月26日拍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不远处,作为首家注册落户雄安新区的中央企业,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雄安新区总部大楼项目主体结构进入二次结构施工阶段,计划于今年底竣工;中国华能总部加快建设,中国矿产资源集团已确定选址。几公里外,北海幼儿园雄安园区、史家胡同小学雄安校区、北京第四中学雄安校区项目已经交付,雄安宣武医院一期工程基本结束,雄安体育中心、大学园图书馆拔地而起……
这是位于雄安新区启动区的雄安宣武医院项目(2023年3月15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 摄
截至目前,中央企业在雄安新区设立各类机构140多家,其中二三级子公司90多家,新区投资来源为北京的注册企业超过3000家。
为加快项目落地实施,雄安新区设立承接企业总部、高校、医院三个专班,采用“一个项目、一个团队、一套方案、一跟到底”服务工作机制。
这是位于雄安新区启动区的雄安体育中心项目现场(2023年3月15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 摄
雄安新区启动区指挥部副指挥长李波说,指挥部设立项目推进组,把工位“搬到”工地,现场询问企业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小问题当场解决,不好处理的情况立即组织相关部门共同协调处理。
起笔是世界眼光,落笔为时代标杆。
今天的雄安新区,城市雏形已经显现:城乡空间格局清晰明朗,城市和建筑风貌设计稳步推进,城市外围道路框架、内部骨干路网、生态廊道、新区水系“四大体系”贯通全域,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框架全面拉开。
雄安新区容东片区内的水系沐浴在晨光中(2023年3月31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地下之城加快成型:蜘蛛网式线缆不见踪影,电力、通信、热力、燃气、给水等配套设施,事先全部安装在已建成投运的47.6公里地下管廊里。地下管廊布设20多种、近万套前端感知设备,实现视频监控全覆盖。
工作人员在雄安容东地下管廊监控室工作(2023年3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 摄
“云上雄安”初步建成:在我国城市建设史上首次全域实现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建设,现实城市中的每一栋建筑、每一杆路灯,在数字城市中都一一对应。
2022年底,作为“城市大脑”的雄安城市计算中心正式投入运营,为数字孪生城市的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提供网络、计算和存储服务,营造智慧场景。
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雄安新区正绽放出勃勃生机。
高水平,新家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建造宜居之城
从启动区企业总部区向北十多公里,雄安新区悦容公园南苑南广场上,一场名为“看见·雄安”的摄影艺术展,记录着新区的蝶变。
一张张照片,定格着白洋淀里的芦苇、嬉戏玩笑的孩子和现代化的城市风貌。照片外,驻足观看的新区民众、绿意盎然的生态景观廊道、一栋栋兼顾传统与现代建筑风貌设计的安置住房,构成人、景、城交融的和谐画面。
新区规划之初,习近平总书记就为这座城市的建设指明了方向:“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市民需要出发,做到疏密有度、绿色低碳、返璞归真,提供宜居的环境、优质的公共服务,有效吸引北京人口和功能疏解转移。”
6年来,描画在这张白纸上的人民底色愈加浓郁。
春日白洋淀,140多个淀泊星罗棋布。烟波浩渺的水面上,斑嘴鸭、绿头鸭等各种鸟类正在栖息、觅食。
在雄安新区雄县爱鸟护鸟协会副秘书长、雄县林业中心鸟类巡查员贾国永看来,鸟类的增多,是这片水域生态改善的直接表现。
“这样成群出现新鸟种的情况以前是不多见的,白洋淀的环境确实在变好。”去年底,贾国永拍摄到的一大群花脸鸭,被认定为白洋淀新增鸟种之一。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建设绿色、森林、智慧、水城一体的新区。根据《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未来雄安将镶嵌在蓝绿交织的生态空间之中,蓝绿空间占比稳定在70%。
白洋淀经历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系统性生态治理,水质从劣V类提升至Ⅲ类标准,野生鸟类已达252种,较新区设立前增加46种,白洋淀“华北之肾”功能初步恢复;
47万多亩“千年秀林”有序铺展,280多种、2300多万棵苗木在新区大地上茁壮成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4%,PM2.5较新区设立前下降了37%……
这是雄安新区千年秀林(2022年9月6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
6年时光,绿意盎然、水城共融的生态格局逐渐形成,“一淀、三带、九片、多廊”生态空间格局初具雏形,300米进公园、1公里进林带、3公里进森林的田园城市风光和生活正在成为现实。
安全便捷的三级道路系统,推窗见绿、开门入园的景观环境,不追求超高建筑,强调职住平衡……目前已经建成的雄安重点居住片区,1500栋住宅陆续投入使用,近12万群众喜迁新居,学校、医院、超市、公园、养老驿站等配套设施逐步完善,“15分钟生活圈”加快形成。
雄安新区容西片区内的街道和公园(2023年3月31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雄安绿研智库最新报告显示,雄安新区民众对新区的公共服务评价及满意度明显提升。作为人民之城,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不仅影响着新区百姓的幸福感,更决定着新区的承载力和吸引力。
走进位于容东安置区的北京市第八十中学雄安容东分校,400米跑道的标准操场干净整洁,地理教室、历史教室、数学教室、心理咨询室等一应俱全……
2023年是北京市第八十中学雄安容东分校校长胡友永援建雄安教育的第五年。“这五年深刻感受到雄安教育的不断发展,也感受到改革创新的力量。让雄安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高质量的教育,不容易,不简单,但于我来说,也是真正的‘诱惑’。”这位正值花甲之年的教育工作者说。
这是雄安新区容东片区(2023年3月24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教育组组长王瑞志介绍,自新区设立以来,容东、容西、雄东片区已开办各类学校29所,近2万名回迁群众子女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教育。“教育是决定雄安新区未来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在硬件升级的同时,持续提升教育水平是重中之重。”他说。
这是雄安新区容西片区(2022年8月25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 摄
“人们来雄安,除了工作,还要更好生活。中国城镇化的下半场,更加关注普通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雄安要去寻找各种可能性。”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李晓江说。
“水乡花县今新邑,北地江南古渥城。”雄安新区这片具有数千年悠久历史和光荣革命传统的大地,正在探索现代化宜居宜业城市新的时代范本。
高质量,新机制——坚持改革开放,打造创新之城
一座新城的建设发展,必须要尊重城市开发建设规律。雄安新区设立之初,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建设雄安新区是一项历史性工程,一定要保持历史耐心,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
雄安新区容西片区云溪小学的学生在操场上做操(2023年3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进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和建设同步推进的阶段,雄安新区各项重点工作都在滚石上山、爬坡过坎、攻坚克难。
总面积38平方公里的启动区,是雄安新区率先建设区域,承担着首批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项目落地、高端创新要素集聚、新区雏形展现的重任。
“始终牢记雄安新区作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的初心使命,推动疏解项目优先向新区启动区疏解,形成规模效应并集聚人气,将启动区打造为承载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高质量样板。”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说。
产业集聚、人才汇聚,是城市发展的关键。
走进位于雄县昝岗组团的科创中心中试基地,一座座标准厂房已经建成,可满足企业研发、中试、成果转化需求。在悦享雄安科技有限公司的车间里,一条生产线已安装完成,从这里组装的智能车辆将应用到雄安多个智能场景中。
“目前,我们生产的智能网联巴士已在雄安新区容东片区进行道路测试,即将纳入该片区的城市公交系统。”悦享雄安科技有限公司工厂厂长刘龙说,企业还将和一些知名高校合作,在雄安设立智能网联教学实训基地。
智能网联巴士901线测试车在河北雄安新区容东片区道路上停靠(2023年3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伴随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进度加快,一批市场化疏解项目有序推进,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持续提升。
全国两会刚刚结束,全国政协委员、奇安信科技集团董事长齐向东立即在北京召集管理层谋划在雄安新区加快前沿技术布局。
6年前,奇安信就在雄安新区注册了全资子公司。2022年底,新区首个标志性城市建筑群——雄安商务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奇安信成为首批入驻企业。
这是雄安新区商务服务中心夜景(2022年9月7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 摄
齐向东说,随着北京非首都功能加快疏解,雄安这座新城将产生海量的数字化新场景和良好的创新环境。公司计划在雄安成立数字城市安全总部,建立数字城市网络安全研究院和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基地,积极参与新区数字城市建设。
雄安自贸试验区管委会投资促进处处长蔡佶靓是一位来自江苏无锡的挂职干部,他最近接触了100多家企业和近10个行业协会,感受到外界对雄安发展的关注。“产业一点点聚集成长,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雄安正在前进。”
产业的发展,为人才汇聚提供土壤。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雄安创新研究院院长祝宁华领到一张“雄才卡”A卡。按照新区政策,他可以享受包括直接落户、交通出行、医疗健康、子女教育等14项具体支持措施。
截至目前,雄安新区首批“雄才卡”审核通过3774人,均为新区急需人才,其中38人获得A卡、588人获得B卡、3148人获得C卡。
雄安新区党群工作部人才工作组组长唐普亮说,雄安新区全面实施“雄才计划”,已先后选录招聘“双一流”高校人才3000余名,多渠道引进院士及其他高端领军人才12名,引进规划建设重点领域人才100余名,新增各类创新创业人才2.5万余名。
改革、开放、创新,是雄安新区发展的源动力。
准迁申请网络提交、电子档案信息互查、营业执照自助打印……几天时间,宝冶(北京)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就拿到了注册名为宝冶(雄安)建筑科技有限公司的营业执照。
“人在北京,‘线上迁移’免去了往返提交材料和邮寄纸质档案的周折。”宝冶(雄安)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史书君说。
去年7月,雄安新区在全国率先上线企业跨省迁移全程网办系统,已有20多家企业通过该系统办理了迁移业务。
协同发展本身就是一场深层次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赋予雄安新区发展自主权,只要有利于雄安创新发展的要全力给予支持。
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指导意见》,到2022年,改革开放作为雄安新区发展根本动力的作用得到显现;到2035年,“雄安质量”标准体系基本成熟并逐步推广,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进一步凸显。
实行大部门制、扁平化管理,在创新发展、城市治理、公共服务等方面先行先试、率先突破,目前有关方面已出台19个改革配套实施方案,为新区发展提供强有力政策支撑。
6年来,河北雄安新区,拔节生长,日渐繁茂。
3月27日,一场座谈会在雄安新区举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首批四所疏解到雄安新区的高校,将探索建立四校协同创新联盟,为雄安建设创新生态圈贡献力量;
3月29日,一场聚焦推进空天信息产业和卫星互联网发展的座谈会召开,意在为雄安新区打造创新高地提供重要支撑……
在国际舆论看来,雄安将成为一个对未来城市构建技术和理念进行打磨的平台。“这是一座着眼于发展的城市,是一座以人为本的城市。”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保持历史耐心,一茬接着一茬干,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努力创造“雄安质量”,中国式现代化将在这里呈现更多美好场景。
文字记者:李凤双、安蓓、严赋憬、张涛
视频记者:张涛、曲澜娟、苏凯洋、张硕、岳文婷、邹尚伯、张玮华、赵晓晴、洪凌
海报设计:钱程
新媒体编辑:冷彦彦、王薇、戚文娟、胡碧霞、程昊
统筹:何雨欣、周咏缗
【家国同春】中国式现代化的“郑州图景”大型系列报道 第十篇章 “安全发展”之二:岁月静好不负卿
【给点阳光就灿烂】系列报道“青年幸福之城”下篇:把“希望”传递 为他们“圆梦”
郑州发布灾害风险预警提示 3至4日最高气温较前期下降10℃左右
《光武中兴》拍摄基地落户巩义,再现大汉风华 实施“影视+旅游”战略,打造河南文旅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