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周刊 | 在后备箱集市,寻找小幸福
傍晚8点,在郑州奥体中心旁的一处空地,十余辆私家车依次排开,每辆车挂起五颜六色的LED灯,车旁摆上立式菜单荧光板。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后备箱集市在郑州的街头越来越多,特别当逛夜市成为郑州人的日常后,“后备箱逛法”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如此吸睛,走,我们这就去逛一逛。
汽车后备箱,过去几乎是“杂物间”的代名词,如今却变成了创意工厂,成为一种新的消费场景。
车的后备箱盖掀起直接变为“摊位”,一辆车就是一家店,后备箱就是店家的货仓兼柜台。
▲摄影:向南
在这些车里,不到两平方米的后备箱被塞得满满当当,空气中弥漫着食物的香气,让人垂涎欲滴,音乐声夹杂着吆喝声,摊位上有着五颜六色的服装、小巧玲珑的饰品、各式各样的甜品...琳琅满目,好不热闹。
80后的黄女士夫妇也是其中的成员,她们卖的是炸串类的吃食,此刻,她和丈夫两人正在后备箱旁忙碌着。
分工搭配,干活不累。丈夫负责将提前腌制好的鸡肉、海鲜丸等食材放进热油里,出锅后再撒上孜然、辣椒等调料递给顾客。而黄女士除了负责后勤工作外,还会在丈夫烹饪食物的过程中和顾客们聊天,不时也会和旁边其他的摊主进行互动。
黄女士夫妇将后备箱市集视作一种新的社交方式。
他们觉得摆摊最大的幸福是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比如,隔壁店铺老板会说,诶,桌子借给你们用吧。也有其他开车摆摊卖花、卖酒的朋友,会询问位置来挨着一起,或是热心地把他们拉进“后备箱集市群”群里。
在现场,很多摊主还会在摊位前架一个三脚架,从打开后备箱准备摆摊到收摊回家,都会全程线上直播。也有的则会选择拍摄一些小视频,或者在个人社交平台上写摆摊日记,分享摆摊经验,如摆摊准备的材料、摆摊的地点等内容。
这种线上线下互动关联的经营模式,让一些摊主积累了固定的客源,许多慕名打卡的年轻人也从“线上观看”变为“线下体验”。更令人欣喜的是,许多摊主还结识了有着共同审美或共同兴趣爱好的顾客。
走在后备箱市集,汉堡热狗、手打柠檬茶、玩具饰品应有尽有,逛街的人就像在打开着一个个盲盒,永远也无法猜到下一站会有什么惊喜,仿佛是在参与一场热闹的聚会,有着充满感染力的快乐。
夜色渐浓,市集却更加热闹起来。
在一群年轻人中,孙先生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只见他熟练地取出几片切好的柠檬,再将柠檬片放入一个圆柱形的容器里捣碎,加入冰块、水、果汁,再用力上下左右摇晃后倒出,一杯“手摇柠檬茶”就做好了。
孙先生别出心裁的给自己的摊铺取名为“叙旧Bar”,在他看来,“后备箱集市”与传统的地摊夜市相比,不仅位置灵活,经营模式轻松,而且在风格上更多元、更时尚。
谈及摆摊的原因,孙先生说:既能减肥,也能乘凉,也算不辜负了夏夜时光。
夜晚,成群的人们聚集于此,坐在车外的小板凳上喝着饮料聊着天,车厢内放着音乐,舒服的享受着夏夜的户外时光。“摆的是摊,也是玩”。孙先生说现在基本上每天晚上都会驱车二十多公里,从城东到城西来摆摊,这让他收获了自驾游一般的惬意和自在,彷佛一天的工作压力都烟消云散了。
虽然是玩家心态,但做事毫不含糊。氛围灯、挂布、餐布、荧光板、塑料杯、贴纸、冰桶......从装扮工具到饮品制作工具,一气呵成,线上一站式购齐。除此之外,为了保证饮品口感,孙先生还在后备箱里准备了小冰箱,用来放置提前熬制好的酸梅汤。
▲摄影:向南
晚上十点钟,在这条短短300来米的路上,在霓虹招牌的忽闪下,闲晃往来的人们,止步车前,围坐街边。晚风与路灯,带着一些迷离;食物与热情,送来片刻愉悦。
这时,忽然一阵风吹来,“叙旧Bar”的挂布被吹的翻了起来,虽然彩灯仍在闪烁,整个后备箱却完全失去了“和谐”,孙先生夫妻俩赶紧一起扯住,完全顾不得生意了。
毕竟,后备箱集市,范儿才是最重要的。
# 编者按 #
城市生活的本质是汇聚,而郑州就是这种本质完美丰腴的实际存在。在她的历史中,生活样态层层积累,让她变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模样。
这是一座历久弥新的城市,城市的活力正在不断绽放,《郑州圈儿·生活周刊》讲述郑州的历史、地理、文化、美食以及城市中的人文记忆,让这座城市中的每个人感受郑州的美好。
中原网出品
策划:张新彬
统筹:辛晓青
执行:赵宁、禹亚楠
文案:袁连贺、石嫣睿
排版:赵宁、袁连贺、王淑
设计:张雪宁、陈任佳、张振华
强能力 锻作风|心通桥日报(2月17日):孟港路路灯不亮 回复:将尽快协调完善路灯设施
高新区梧桐办事处持续开展“全城清洁”行动 开启城市净化新美颜
纳良言 汇良策 汇聚合力 梧桐办事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谱履职新篇章
郑东新区龙湖办事处“城管蓝+执法蓝”开展联合执法“春风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