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莫言:刚学会微博 人家都玩微信了(图)

2013-09-04 15:29:00 来源: 每日新报 
字号  

  刚刚结束的第二十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去年斩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毫无疑问是媒体追逐焦点。在“中德文学对话”读者见面和2013北京国际图书节“大师之约”活动上,莫言与媒体和读者的交流,让大家见识了这位诺奖得主处处透出的幽默、睿智、审慎和冷静。

  9月1日晚,出席2013北京国际图书节“大师之约”活动时,莫言的一段开场白博得了在场人的笑声与掌声。开场仪式前,主办方安排所有的中外作家走红地毯签名,对此,莫言笑言:“刚才一进大门铺着红地毯,我想转着圈过来,人家不让,非让踩着红地毯过来。过去,我们看过电影演员踩着红地毯,今天,作家踩着红地毯,好像不太恰当,建议以后不要弄成红地毯,弄成白的也好看。”一句话引得所有人哈哈大笑。

  交流间歇,四位演奏家表演了贝多芬作品《弦乐四重奏》,莫言感叹,“刚才非常漂亮的四个年轻人演奏了优美的音乐,让我想起了小时候,本来是应该学习拉琴的年龄,但是我父亲让我跟着他学习拉锯,我父亲是个木匠,所以我学成了一个技艺很粗糙的小木匠,没有成为拉琴的小音乐家,真是遗憾。不过,我小时候不去拉锯,去拉提琴,说不定我就是个小提琴或者大提琴演奏家了,那样的话,我走向世界不会需要翻译,有什么问题,我坐下来拿出琴拉一下,说一句‘该说的都在琴里边’。但是,我今天该说的话,都在四个中国年轻人优美动听的琴声里。”

  面对当日“大师之约”这个主题,莫言也有自己的态度,他笑说:“看到‘大师之约’四个大字又吓我一跳,‘大师’本来是对一个人最尊敬的称谓,后来慢慢变味了,现在假如有人被称为‘大师’,肯定会骂‘你骂谁呢’,‘大师’的称谓已经变成了一种嘲笑,充满了黑色幽默色彩,我建议主办方把‘大师之约’改成文学之约,世界上有很多的约会,有友好的约会,也有浪漫的约会,‘大师之约’肯定是一个充满了危险的约会。”

  鼓励译者向自己提问

  记者:在众多德国作家中,您最喜欢的是谁?

  莫言:很喜欢帕特里克·聚斯金德,也喜欢马丁·瓦尔泽,包括老一代的,像歌德的诗歌、小说都看过,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记者:对于自己的作品被翻译成德文,您有什么心得?

  莫言:我有几本书被翻译成了德文,包括《红高粱家族》《蛙》,作为原作者肯定会回答译者的问题。比如奶牛身上各个部位花纹的纹理有什么不同,甚至很荒诞的问题,但也看得出译者的认真,这也是中德两国构成文学的要素,就是对很多细节的重视。译者问的问题越多越具体,我心里越踏实,若译者翻译我的作品一个问题都不问,我心里就觉得悬了。我想我们应该鼓励我们的译者积极向我们提问。

  记者:2012年您的小说《酒国》《丰乳肥臀》已经翻译成俄文在俄罗斯出版,引起很大反响,对此您怎么看?

  莫言:俄罗斯出版当代中国文学的热情确实不高,这么多年来翻译中国当代文学的作品屈指可数,有多方面的原因,有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也有翻译人才方面的。俄罗斯老一代的翻译者年龄都比较大,新一代的汉学家还没有成长起来,如果真的像你说的那样我的两本书在俄罗斯引起很大反响,引起俄国文学界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兴趣我很高兴。

  未来将努力创作儿童文学

  记者:最近有没有新的创作?对于儿童文学方面的创作有没有兴趣?现在的小朋友可看的书并不多。

  莫言:对小朋友十分歉疚。我的书确实没有几本是适合少年儿童读的,但为孩子们写一本书或几本书是我多年的梦想。去年5月份我躲到秦岭深处已经动笔写一本儿童小说,因为别的原因把这个事情打断了。这个踟蹰的尝试让我感受到儿童文学实际上非常难写,我在写时眼前老是出现很多孩子们的眼睛,有一些文学故事可以讲给大人听,但不能讲给孩子听,完全用儿童文学来说教显然也不是好的儿童文学,我心目中好的儿童文学首先是孩子的读物,也是成年人的读物。我们讲文学作品要做到雅俗共赏是很难的,但要做到老少咸宜更难,这个标准虽然难可必须坚持,好的文学就该老少咸宜,我的女儿也动员我为我的外孙女写一本书,现在小朋友又对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感觉压力很大,但我一定会努力。

  记者:您会推荐孩子们看哪一类书?

  莫言:前两天整理旧东西时,翻出来一堆上世纪60年代的小人书,我翻了本《岳飞枪挑小梁王》,看得我津津有味,热泪盈眶,想起我少年时代能读的书很少,读书那么不容易,现在书这么多,反而感到无书可读了。现在学生课业很重,时间很少,作业很多,他们读书的时间比较少,所以书的选择非常难。我觉得读书最好的办法还是读经典,因为经典经过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淘汰,能够留下来,说明它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

  刚学会微博 人家都玩微信了

  记者:现在世界已经进入“自媒体”时代,我注意到您也在玩微博,但2012年10月12日后就没再更新,为什么?

  莫言:当我开始写博客时,博客好像已经过时了,当我学会发微博时,年轻的孩子们好像都开始用微信了,我想微信我别去学了,因为等我学会,人家又变花样了。

  记者:您在微博上有两条留言谈到微博的影响,您觉得微博对文学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莫言:微博也好,微信也好,对文学创作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目前我觉得很难说。但毫无疑问,无论是在中国还是世界,很流行的文体肯定会对我们的文学作品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其实你自己心里的答案比我更清楚。(新报记者 曹文雨)

[作者:宋宇晟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