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郑州新闻

记巩义市河洛镇仁存沟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伍顺平

2013-09-03 09:22:56 来源: 中原网--郑州日报
字号  

中原网讯(记者 汪 辉)“俺喂了100多头猪,养300多只鸡,还种植了100多亩果树,一年纯收入有个5万多元。多亏了伍书记帮俺跑项目、找资金,才让俺日子越来越有奔头。”日前,在巩义市河洛镇仁存沟村农业园,提起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伍顺平,60岁的村民张建营赞不绝口。

两年前,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任科员伍顺平被选派到省级重点帮扶贫困村仁存沟村当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两年来,他不辞劳苦,四处奔波,跑项目、找资金,为村里修路、打井,实施扶贫搬迁工程,发展种养殖业,让村民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走上了发家致富路。

勇挑“第一书记”重任

2011年10月,伍顺平被组织选派到仁存沟村,挑起了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的重任。

仁存沟村位于巩义市东北部,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土地贫瘠。全村220户、850口人,散居在三条山沟里,大部分村民住在阴暗潮湿的破旧窑洞。

“是来镀金的,转一圈就回去了,不会办实事的。”刚入村时,严峻的现实,陌生的环境,让伍顺平着实笑不起来。走在村里,有的村民还直截了当地说:“城里来的,农业生产不懂;没有经验,村里的事情也不会处理。”

为尽快融入村里,他召开村两委班子扩大会议、党员会和村民代表会,了解当地的风俗民情,村里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听取意见建议,并开展访贫问苦、访富问路、访贤问计“三访三问”,寻求发展之路。

村党支部是村级组织的核心,是村民的主心骨。“只有这部分人的思想、认知度提高了,才能使他们真正成为村里脱贫致富的带头人。”伍顺平说,为强化组织建设,他没少“折腾”村里的党员干部。他在村里坚持“三会一课”,定期汇报思想,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断提升村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和协调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他还向局里争取5000元经费,为该村订阅党报、党刊、农业科技知识等刊物,购买了党的十八大学习材料,向局里要了一台快速打印机,方便村委日常办公。

不负“第一书记”使命

53岁的村民张纯彩,搬进了147平方米的大房子,家里装修得富丽堂皇,液晶电视等家电样样俱全。她激动地对记者说:“以前住窑洞,孩子们都不愿回来,现在几个孩子回来都有地方住。这都是在伍书记的带领下,群众才走到了这一步。”

以前,张纯彩等140多户村民住在阴暗潮湿窑洞里。伍顺平来了以后,看在眼里,痛在心里,让村民搬迁出来成了他的头等大事。为此,他带着干粮、装着水杯和工作记事本,天天在外奔波协调。经多方努力,终于为村里争取到财政扶贫资金530万元,目前建好4栋84套扶贫搬迁房,另外56套正在建设中。

村民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装上了太阳能洗浴器,圆了安居梦,伍顺平也走上了他的“圆梦”之旅。

村里供电设备陈旧老化,变压器功率小,虽靠近黄河,村民却吃不上水。经他多方联系协调,村里更换了一台大功率新变压器,村民喝上安全干净的水。

他争取资金80多万元,启动了安全饮水工程,实施了坝内耕地节水灌溉工程,启动坝外旱地水利灌溉建设工程,让水管通到了村民家中,水流到了田间地头,旱荒地变成了良田,有效缓解了人多地少的矛盾。

“以前俺们浇一亩地需两个多小时,花费120多元,现在浇一亩只需1小时,不到15元,这样种地太划算啦!”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让村民们乐开了怀。

他争取了32.4万元的公路大修工程,让坑洼的路面平坦了。他自筹资金近6万元,争取资金10万元,完成泄洪河道清理。他争取资金4万元,自垫资金1万元,将年久失修的村办公楼修葺一新,添置了办公设备。他争取到10万元的电子监控系统项目,让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有了保障。

为让村民富裕起来,他着力调整产业结构,为5户村民争取无息贷款50万元,用于发展养殖业;协调扶贫资金15万元,成立了“河洛镇仁存沟村小小农业园”,用于发展高效种植、养殖业。

两年来,为跑项目、争资金,伍顺平自垫资金3万多元。他说:“以前没有人打招呼,现在村民见到都亲切地向我问候。作为自己的第二故乡,能为村里办点实事,我心里很舒畅。”

倡导农村文明风尚

在村文化中心建设工地,记者看到,一座三层小楼即将封顶。村支书雷银国用手指着说:“这里设有图书室、健身室、棋牌室、篮球场等,以后村民们的生活将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社会各界的支持,全村人的努力,村里的物质条件逐步改善,伍顺平又把心思用在村民的文化生活方面。他筹资86万元新建村文化中心。

“农闲期间,不少村民不知道干些什么,主要靠睡觉、打牌、看电视、闲聊打发时光。”伍顺平说,人闲事儿多。于是,他在村里开展了“争当好媳妇、好婆婆、好青年、文明家庭、致富能手、致富带头人”等活动,大力倡导“讲文明,树新风,尊老爱幼,争当致富能手”的新风尚。

逢年过节,他多方协调资金慰问五保户、老党员、困难群众。他自垫资金5000元修缮村文化设施,举办了村春节、元宵文艺晚会。

“时间不长,但他干了不少实事、好事。我们群众都不想让走,也舍不得离开他。”雷银国说。

“我也不想走呀,我还想把村里的鸡腿菇等养殖业发展起来……让村民们的生活更加富裕、文明!”两年来,伍顺平与村民们建立了深厚感情。

[作者:记者 汪 辉  编辑:赵静]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