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佛山多地举行萤火虫活动 系浪漫定污染?

2013-06-05 09:45:00 来源: 广州日报 
字号  

在萤火虫文化节上,众多家长、孩子被萤火虫吸引。

    近日佛山数个地方举行放飞萤火虫的活动 专家认为可能会造成“生态污染”

    文/记者陈昕宇、周文吉

    图/记者陈枫

    许多孩子们对在夜空飞舞闪亮的萤火虫充满了好奇。记者了解到,近日佛山多个地方都举行了萤火虫为主题的活动,日前南海大湿地公园放飞了一万只萤火虫。据了解,该公园还将在端午节晚上再放飞一万只萤火虫。不过,近日频频放飞夜空的“小精灵”也引起了一些市民的担心:“如此大规模地放飞萤火虫,也可能会对大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另外,一些研究萤火虫的专家也并不赞同放飞萤火虫呼吁“环保”一说,专家表示,放飞可能会造成“生态污染”。

    现象:

    佛山多次放飞萤火虫

    早在几年前,有关萤火虫的“生意经”在淘宝店铺里就做得火热,随之而来,人工饲养萤火虫以及相关的产业活动应运而生。

    记者了解到,南海湿地大公园放飞的数万只萤火虫也是从北京一家公司购买的。据该公司称,其在湖南、江西等地设有养殖基地。“购买成本是3元一只,还不包括活动举行的人工成本、宣传资料等投入。”

    由于现在在大城市的孩子没有见过萤火虫,不少商业活动为吸引眼球,会购置萤火虫进行放飞活动。比如去年的东莞某知名地产商举办了3万只萤火虫的放飞仪式。近日在佛山体育馆和南海湿地大公园都分别举行了萤火虫主题的活动,其中6月1日,南海大湿地公园放飞了一万只萤火虫,而在即将到来的端午节晚上再放飞一万只萤火虫,类似活动按计划还有多次。

    近日频繁举行的类似活动,引起了一些市民的担心:“如此大规模地放飞数萤火虫,是否会对大湿地公园的生态造成影响呢?”还有市民担心放飞后的萤火虫能否存活。

    Q1

    是否会破坏生态环境?

    专家:萤火虫不是害虫 但放飞可能造成“生态污染”

    主办方表示,在放飞前曾找相关熟悉萤火虫的专家进行评估,并不会对湿地公园产生太大影响。“它本身的寿命并不会太长,大多数都难以适应当地环境会死去。”

    负责提供萤火虫的公司负责人表示,“萤火虫飞出去后,它的存活时间也就3到5天,一下子很难适应环境,没有寻找到食物,它就会死去。如果需要繁殖的地方也是很小的地方,这是需要我们提供好了食物。”

    “和毛毛虫有些不一样,萤火虫不是害虫。”不过,国内从事多年萤火虫研究的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付新华副教授认为,是否对生态环境影响要看放飞的萤火虫品种在当地的适应情况而判断。“假设放飞的是与本地不同品种,如果放飞的品种在当地存活下来的话,则可能与本地萤火虫争食,可能会对当地的萤火虫品种造成‘挤压’。可能会对本地的蜗牛等软体动物生物多样性造成影响,也不利生态平衡。简单概括,放飞可能会造成‘生态污染’。”

    Q2

    放飞是否太浪费?

    萤火虫大多在一天后死去 专家认为造成资源浪费

    记者从南海大湿地公园方面了解到,6月1日晚上放飞的一万只萤火虫,大多数在一天后便死去了。花了几万元购买的萤火虫,只能“昙花一现”般制造浪漫,这是否造成一种浪费,到底是否环保呢?

    “萤火虫本身的寿命就很短。”主办方表示,萤火虫越来越少,能够通过这种活动让城市的小孩增长见识,也宣传环保。

    然而,对于借放飞萤火虫宣传环保的说法,付新华并不认可。“放飞萤火虫是不环保的,它反而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或者是环境的破坏。”

    此外,对于放飞的萤火虫是否为人工饲养的,付新华表示存疑,“萤火虫的人工饲养的成本很高,技术要求也高,投入也很大。据之前有媒体报道,市场上大部分卖的萤火虫都是到深山老林抓来的,其实也是对环境的破坏。”

    萤火虫

    发光原理

    发光为了“找对象”

    萤火虫又名夜光、景天、如熠燿、夜照、流萤、宵烛、耀夜等,属鞘翅目萤科,是一种小型甲虫,因其尾部能发出荧光,故名为萤火虫。这种尾部能发光的昆虫,约有近2000种,我国较常见的有黑萤、姬红萤、窗胸萤等几种。

    萤火虫的腹部末端有发光细胞和发光器。发光细胞因为含有化合物荧光素及催化剂荧 光酶,在接触到空气时,就发光了。但是,它所发射的光并不热,是一种冷光,或称荧光。

    据介绍,萤火虫发光是为了“找对象”,它其实是一场雌雄对话,相互之间通过不断闪光交流,直至相会、结合、产卵,随后它们也就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专家:发展“生态赏萤”

    对此类的“放飞萤火虫”的活动,付新华表明自己的反对态度,“我反对放飞萤火虫,但是想呼吁对萤火虫基地进行保护。”

    记者了解到,南海大湿地公园方面目前正在和相关的养殖公司进行洽谈,考察是否在大湿地公园建立人工饲养萤火虫的基地。

    对此,付新华建议,如果真的有心保护萤火虫,则应该尽量保护萤火虫的栖息地,逐步恢复湿地公园里的生态环境,种群数量,将本地的萤火虫种群数量发展起来。“不妨借鉴日本、韩国、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保护和利用萤火虫的成功经验,发展萤火虫生态旅游、萤火虫为特色的观光农业等可持续发展模式。”

[作者:刘虹利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