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农夫山泉四次回应质疑 到底哪一瓶才是安全的水?

2013-05-03 23:43:00 来源: 央视《新闻1+1》 
字号  

  《新闻1+1》2013年5月3日万完成台本

  ——我只要一瓶“干净”的水!

  (节目导视)

  解说:

  从4月10日至今,《京华时报》连发20多篇报道,矛头直指农夫山泉。

  农夫山泉连续四次回应。

  先是被一家协会除名,近又被一家协会建议下架,农夫山泉喝还是不喝?矿泉水,矿物质水,纯净水,天然水,蒸馏水,到底哪一瓶才是安全的水?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到底哪个标准在维护消费者权益?《新闻1+1》今日关注:我只要一瓶“干净”的水!

  主持人 董倩:

  晚上好,欢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闻1+1》。

  我眼前的这一些水是今天下午我们的记者在超市里面买的各种各样的瓶装水,有的叫矿泉水,有的叫蒸馏水,有的叫天然水,还有的叫,种种,反正是叫法是不一的。在我们消费者看来,它们叫什么没有关系,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对于从业人士来说,它到底不同的水奉行的是什么样的标准?最近却引发了一些争执,而起因就是从农夫山泉开始的。农夫山泉这个品牌在市场上的占有份额已经超过了20%,我们先看看事情的前后经过。

  解说:

  沸沸扬扬的农夫山泉事件昨天又有了新的变化,一份由北京市桶装饮用水消费行业协会下发的《关于建议北京市桶装饮用水行业销售企业对“农夫山泉”品牌桶装水进行下架处理的通知》让农夫山泉再成焦点。

  字幕提示:2013年5月3日新闻

  片中解说:

  《关于建议北京市桶装饮用水行业销售企业对“农夫山泉”品牌桶装水进行下架处理的通知》要求北京市桶装饮用水行业各销售企业即刻对农夫山泉桶装饮用水做下架处理。

  解说:

  而早在上个月也有媒体曝出,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健康饮水专业委员将农夫山泉从该协会除名的新闻。

  其实,对于农夫山泉水质的质疑早在今年3月就已开始。今年4月10日,《京华时报》刊发了题为“农夫山泉被指标准不如自来水”的报道。两天后,又刊发“饮用水协会确认农夫山泉标准不及自来水”的报道。此后,《京华时报》对于农夫山泉饮用水标准一直在追踪报道。今天,《京华时报》再次刊登整版文章,对农夫山泉进行报道和评论。

  面对《京华时报》的连续报道与评论,农夫山泉也在其官网上连续四次发文回应。昨晚,农夫山泉官网上更是发出了题为“《京华时报》&农夫山泉到底谁在说谎”的文章,指责《京华时报》在发难前,从未就自来水问题采访过农夫山泉方面。文章还公布了《京华时报》记者与农夫山泉媒介部工作人员互发的邮件和手机短信。

  今天,农夫山泉又在媒体显著位置打出了“农夫山泉的‘天’就是广大消费者,人在做,天在看的广告”,与此同时农夫山泉还公布了来自美国国家测试实验室164项全套产品质量检测报告,并称农夫山泉不但优于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也全面优于美国FDA瓶装饮用水标准。

  面对媒体与企业的各执一词以及协会的除名与下架的要求,消费者只能是越来越迷惑。

  上海 消费者:

  最好是国家能出台一个统一的可识别的标准,而不是商家说了算。

  解说:

  到底是什么水?到底应该采用什么标准?对公众来说,农夫山泉事件揭开的似乎是一个更大的谜团。

  董倩:

  “农夫山泉有点甜”,这是企业的广告,而农夫山泉有点烦却是最近企业的现实。先是农夫山泉一开始被一家媒体反复的质疑有一个多月的时间,然后就是最近两家以前我们并没有怎么听说过的协会或者要把农夫山泉除名或者要建议他们下架。那么一个多月的时间了,作为一个水市场上占有额相对比较大的企业,我们作为消费者很想知道它到底有没有问题?而一个多月以来,我们并没有得到权威部门的一个回应。那么今天我们也就请来了国家食品安全评估中心王居副研究员,我们听听她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声音?王君你们这样一个评估中心是什么时候介入到这样的一个政治里面去呢?你们现在有没有一个权威的结果出来?

  国家食品安全评估中心副研究员 王君:

  这个事情从一开始媒体关注开始,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就比较重视,包括国家的卫生计生委的领导,像卫生计生委陈效红(音)副主任,以及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领导都对这个事情很重视,也在一直关注着这件事情的进展。

  董倩:

  你们现在介入了,有没有一个结果出来,说它是不是安全的,有这个结果吗?

  王君:

  现在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正在组织应急监测,那么在全国范围内监测瓶桶装饮用水,包括它的一些相应的指标等等都在做监测。

  董倩:

  那您的意思就是说不仅仅是在监测农夫山泉这个品牌,对于整个的行业也都进行了一次应急的监测,是吧?

  王君:

  是的。

  董倩:

  那么其实对我们来说,说这个水它安全不安全,按说标准就应当像一把尺子一样,就一量就知道。但是我们通过阅读这个媒体的质疑,还有包括行业协会的一些举动,包括企业自身的一些辩解,我们发现,他们所引用的标准是千差万别,有的引用的是这个,有的引用的是那个,有的是针对的自来水的标准,有的引用是对瓶装水的标准。那你们在做这个监测的时候,你们这把尺子,你们的标准是什么?

[作者:吉翔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