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长假的第二天,也是震后第十一天,芦山仍是一片紧张忙碌的景象:分发物资、搭建板房、巡诊、防疫……
中午,芦山龙门乡中心小学临时安置点的午餐供应摊惹人注目。饭菜飘着香气,就餐人员排成长队。遮阳棚下,戴着口罩、满脸笑意的几名妇女挨个给人打饭菜。站在一旁的伙食供应负责人骆其军说:“过节了,改善一下,今天中午有回锅肉、糖醋白菜、冬瓜汤、东北大米饭。”
来自浙江杭州市的志愿者付一琪捧着饭盒,自语道:“香!这么多天头一次吃到回锅肉。”来自江西的大学生王梓、来自甘肃的退伍军人王守江,今天一早就在龙门乡集中安置区为群众安装照明线,中午也来这里打饭,他们说:“感谢当地群众为我们准备了好菜好饭。”
准备这顿饭菜的是龙门乡青龙场村的群众,他们说:“我们做的是‘感恩饭’。”
这个村在“4·20”地震中房屋受损严重,地震当天,就有大量来自全国多个地方的志愿者赶来抢险救援。他们帮助村里运送伤员,从危房和废墟中抢救、搬运物资、分发救灾物品。由于灾情严重,劳累之后,这些志愿者只能靠矿泉水和干粮充饥。
村民们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他们自发地组织起来,支起锅灶,为志愿者做饭,村里在乡场上设了两个点。每天中午和晚上供应两顿饭,从22日开张到现在,每餐前来就餐的人员不下150人,最多时达到300多人。本报记者 刘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