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郑州新闻

新野产业集聚区:东西两区构架产业蓝图 助力转型

2013-04-26 12:32:18 来源: 中原网--郑州晚报
字号  

新野鼎泰电子公司生产车间

    产业集聚助力新野快步转型

    产业集聚区建设启动的2009年,已经成为新野跨越发展、转型发展的转折之年。金浩说,通过这几年新野建设产业集聚区的具体实践,我们深刻感受到,产业集聚区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和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产业集聚区的载体功能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效应进一步显现。

    支撑了县域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增长。2012年,新野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94.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7.7亿元,公共财政收入3.98亿元,与2009年相比,分别增长39%、72%和80%。新野获得了诸多光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示范县;肉牛产业化集群是全省重点培育的农业产业化集群试点;纺织产业是全省重点扶持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利用外资工作连续两年位居南阳市第一,被评为2012年度全省对外开放先进县。

    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正是因为产业集聚区的平台和支撑作用,促进了主导产业规模壮大,集群发展效应显现。纺织产业在困境中逆势而上,装备水平大幅度提高,规模企业快速成长,产业链条进一步完善。目前,全县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发展到95家,纺织纱锭达到160万锭,织机3000台,产业规模居全省首位。光电产业形成了上下游配套的LED产业链。食品产业集群发展态势强劲,肉牛产业化集群步入了“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的发展轨道。

    产城互动、融合发展。产业集聚区与县城建设相互依托,相互促进。新野依托产业集聚区纺织服装产业园,加快了县城西城区建设;依托光电电子产业园,催生了县城东北新区建设,加快了老城区功能配套完善步伐。2012年新野建成区面积达到33.6平方公里,比2009年增加14.6平方公里,其中产业集聚区新增8平方公里,占县城新增建成区面积的55%,产业集聚区已成为县城建设的主要推动力。

    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产业集聚区的配套需求,进一步加快了新野的基础设施建设。2009年以来,新野增建了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自来水厂和供电等基础设施。加快了集聚区物流、学校、医院、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建设了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街区。新修改建道路62公里,建成对外连接道路48公里。

    金浩说,正是得益于产业集聚区战略,新野的企业布局、要素保障由散到聚,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大幅提高,投资强度由2009年的50万元/亩上升到目前的320万元/亩。园区企业吸纳农民就业,企业职工通过保障房落户县城成为市民;同时吸引外出打工者返乡创业,几年来1万多名在外创业成功人士返乡再创业,带回资金20多亿元,短短4年间,带动新野光电产业从无到有,集群发展,新野的发展也由曾经的城乡二元分割,转型为今天的产城融合发展。

    精挑项目择商引资

    强化内功优质服务

    中国产业集聚区网首席顾问 杨建国

    “精挑项目,‘选’商引资”,正是这种高标准的选资要求,使新野在短短几年间凤凰涅槃,在昔日沉寂的土地上巍然崛起一座工业新城。

    是要短时GDP增长,还是长久的综合效益?经过实践和反复论证,新野坚定了发展的思路和决心:要实现科学健康发展,必须摒弃传统的“饥不择食”、“剜到篮子里就是菜”的招商方法,把引资重点放在“选商”上,一方面,提高项目入驻门槛,另一方面,强化内功,打造品质服务,进而确保商不仅能引进来,而且还要留得住、养得活。

    从招商引资到招商“选”资,一字之差,却反映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这不仅是一个从被动到掌握主动的转变过程,也是资源优化、综合效益提升的过程,更是地方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进入“品牌招商”之路的必然现象。

    纵观新野产业集聚区的招商引资思路,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两个凡是”:凡是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有利于“三化”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项目,就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下大力气引进;凡是产业滞后、高耗能、不环保且效益低下的项目,不论其投资规模多大,都要拒之门外。

    拒绝不等于故步自封,更多时候,是为了向前大跨一步蓄积体力、营造空间。“提着篮子去选菜”,“百里平川”新野就是这么从容与自信。

[作者:  编辑:袁连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