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郑州新闻

尉氏产业聚集区 全力打造新型工业高地锻造希望之城

2013-04-26 12:19:38 来源: 中原网--郑州晚报
字号  

    集聚效应

    拉长产业链条

    集聚,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但产业集聚区,不是项目和企业的简单集中,不是产业与产业的堆砌,而是产业链间的互补联动,是从“点”至“线”至“面”再至“网”的立体化产业协同。

    4月23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该县产业集聚区内的河南福甬服装工业城。该项目于2009年10月入驻尉氏县产业集聚区,计划总投资12亿元,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是一个集针织、染整、印花、制衣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项目。目前,已完成投资8.6亿元,工业城初具规模。

    走进缝边车间,只见几百名工人正在紧张忙碌。27岁的十组组长姚晓芬几年前在郑州一家大型服装企业工作。两年前,乘着产业转移的东风,姚晓芬回到家乡尉氏工作。“我们厂的产品主要出口到美国、法国、日本等国家,订单非常多。”姚晓芬边检查产品质量,边告诉记者。

    河南福甬服装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张乐介绍说,该厂标准化制衣车间和综合办公楼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引进安装的全新常温溢流染色机、高温高压液流染色机、新型圆网印花机、平网印花机等生产设备全负荷运转,职工宿舍楼、职工食堂及日处理1万吨的大型污水处理厂等各种配套设施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该项目全面投产后,带动一大批以坯布织造、成衣制作为主的上下游企业形成集聚效应,为社会提供3万个就业岗位。

    据尉氏县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尉氏现有纺织服装企业63家,拥有120万纱锭规模,2012年实现产值108亿元、利税10亿元。通过引进培育福甬服装工业城项目,形成了纺纱、织布、印染、制衣一条龙的完整产业链条,具有工艺设备国际最先进、产业链条中部地区最完整两大特点。鑫旺棉业生产的220支精梳纱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尉氏纺织研发的麻灰纱、色线、AB纱属省内首创;河南福甬服装有限公司开发生产了莫代尔、莱卡等高档面料,并与美国琼斯、法国迪卡侬、香港利丰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联姻,研发生产了世界知名品牌服装。

    事实证明,通过产业高效集聚,尉氏不仅拉长了纺织服装产业链,还正在从“尉氏制造”向“尉氏创造”奋力迈进,这些成功的实践生动诠释了产业集聚区正在释放出链条经济、规模经济、循环经济的巨大能量。

    发展始于

    开放的思路

    中国产业集聚区网首席顾问 杨建国

    开放招商,一举应多变、一招求多效,首先需要有开放的思路。在尉氏县产业集聚区崛起过程中,有产业转移的大势、有郑州航空港区建设的机遇。但这些大势、机遇,对于周边园区相差无几,但尉氏得以脱颖而出,靠的是站位高远,靠的是破旧立新,靠的是寻找与先进园区之间的差距,而这些方法都有同样的前提:开放的思路。

    发展,始于开放的思路,坦诚不足为先,接纳借鉴随后。尉氏县产业集聚区的精彩裂变,正是由此而生。过去作为传统农业区,工业底子薄,产品层次低,优势不明,特色不足,纺织基础有而升级乏力,农副资源足而未得充分利用。

    产业集聚区建设伊始,尉氏县先从自身出发,瞅准特色,抓住特色,壮大特色。以原有纺织企业为基础,外引强企,内塑龙头,把纺织产业做强做实;以农副产品为资源,招大引强,借势发力,让食品加工产业破土而成。

    对于尉氏来说,把“西融北接”的机遇转化为实力,还在于秉承开放,主动作为,向发达地区取经,向先进园区学习,在比较中寻找差距,在差距中寻找方法,最终,走出了符合尉氏实际的产业集聚之路:一方面,追求产业高效集聚,培育“尉氏创造”;另一方面,强化支撑,做好产城互动。

    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最重要的是靠开放。对于尉氏县产业集聚区来说,开放的思路能放大优势机遇,能拓宽发展的路子。

[作者:  编辑:袁连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