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节后官办招聘市场缘何“遇囧”?

2013-02-21 14:51:00 来源: 中工网 
字号  

  新春之后,农民工们再次踏上征途,开始新一年的劳作与收获。一些地方政府专为农民工举办的劳动力市场也开了起来。然而遗憾的是,现实中,这样的官办市场,口号声大、实际却起不到什么作用的很多。

  比如,在青岛,政府展开了声势浩大的“春风行动”,在记者探访时,仅有4个农民工在求职。而数百米远的自发劳务市场,一派繁荣。

  数百米之隔,冰火两重天,原因为何?把市场办成了招牌、门面、形式,而不是市场,是最主要的原因。不管是什么市场,供给、需求和价格,都是其中的必然要素。市场主办方如果对这些要素本身缺乏应有的研究,劳动力市场能够办得起来就是个奇迹。

  政府兴办的劳动力市场,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农民工就业,而非获取收益。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需要获得的是社会效益,而非经济效益。也就是说,在这个市场中收费,是不合适的行为,它起到的作用,实际上抬高了供需双方入场交易的门槛。虽然也有市场说,自己只对企业需求方收费,并不对劳动者收费。但问题在于,如果供求关系并非处于某种失衡状态,职场中处于强势地位的企业转嫁成本太容易了。

  政府兴办市场的另一个说辞,是要规范劳动力市场,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地摊式的劳动力交易行为往往会逃避监管,不签合法合规的劳动合同等。但是,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工作,应体现在劳动者就业的每一个环节,而非仅仅是招工环节。如果从事前政策的

  制定与宣传,到事中的监管参与,再到事后的惩罚制度和手段,都能够足够清晰明确的话,政府完全没必要将保护农民工劳动权益的事,与举办就业市场联系在一起。如是,既显得过于偷懒和省事,也不够有效率。

  更重要的问题在于,中国市场经济行进多年,政府的角色,早已不应该是某一市场的直接操盘者,而应是市场秩序的捍卫者,以及从更宏观的角度,平衡供求双方的关系,帮助市场要素——无论是需求方企业、还是供给方农民工,提高质量和层次,是更重要的使命。截至今天,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的大潮,已经上演了好些年,如果政府对农民工的帮扶,依旧要通过办几个季节性的劳务市场来体现,过于落后了。

  敞开市场,提供场地等支持,让农民工与用工者的接触与谈判,以自发的形式完成,换个角度来看,并不是一件坏事情。因为,在供与求背后,起真实作用的,是市场自身强大的力量。

  实际上,相关数据已经显示,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绝对数量于2012年开始减少,今后将持续负增长。据预测,2010年-2020年,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将累计减少近3000万人。这样的数据说明,仅从供求关系来讲,政府所面对的局面,亦到了放下“保姆”身份的时候,对劳动力来说,工作的机会或许已经不是太大的问题,提高自身素质,获得更大的职场空间,是农村劳动力新的发展方向。

  在这种情况下,腾出精力来,让农村剩余劳动力更加便捷地融入城市生活,则是政府更应该直面的问题。

  可以设想,当城市的生存环境,无论是就业、住房、教育以及医疗等公共服务,都能够满足农民工城市生活的需要,让农民工对城市产生真实的归属感,以春节为界线的农民工巨幅流动,或许就会稳定下来。春节,将不再成为用工单位和求职农民工共同的门槛。

[作者:黄楠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