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上海人口统计数据发布后,一些专家热议
人口规模:上海科学发展大考题
最新统计,上海常住人口去年已达2380万。一些专家指出,上海可承载的人口正在接近极限,并非危言耸听。
如何合理控制上海人口规模,成为一道考验城市未来科学发展的大考题。
“承载极限”有多少
上海的人口最大承载量究竟有多少?
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研究所所长郁鸿胜说,城市的人口承载能力是个动态概念,包括两方面:自然承载力,如土地、水、能源、处理污染排放能力等;社会承载力,如公共服务能力、社会事业发展、教育医疗资源、安全体系等。
学界通常以2015年上海人口达到2500万人来开展预测研究。上海人口达到2500万后,作为“水质型缺水”城市,供应城市饮用水的青草沙水库必须进一步扩大;能源方面,在目前市外来电已占2/3的基础上还要增加,相应地,二氧化硫排放也会增加。
土地是最大的瓶颈。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彭希哲说,上海市域面积6340平方公里,保留必需的绿地、林地和农业用地后,余下2900平方公里可用于城市及工业开发,目前已经开发使用了2800平方公里。而且土地用途结构不尽合理,相比国际上其他超级大都市,工业用地太多,商业、公共设施、道路用地太少。
社会承载力也已达到“临界”。如轨道交通,按2500万人测算,需从目前总里程400多公里增加到600—650公里。学校、医院、养老等设施的服务能力都已近极限。“公共服务能力会随财政投入增长而增长,但相较于快速增长人口的巨大需求,增量速度会减缓,且并非没有上限。”彭希哲说。
那么,上海到底可以容纳多少人?不同研究方法有不同的预估,专家意见不一。通常区间是——在现有资源条件下 2500万—2800万人。
“城市病”已露端倪
“如果上海人口超过极限,并不意味着无法生活。”彭希哲说,“但市民的幸福感会迅速稀释,城市整体水准和宜居度急剧下降。”
根据联合国人口司公布的2011年数据,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是东京,其次是新德里、墨西哥城、纽约,上海位居第五。从国际经验看,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超大城市由于人口流动无序,“城市病”已经积重难返:贫民窟遍布、犯罪率居高不下、生存环境恶化,同时背负巨大的人口包袱和公共服务压力,城市布局失调,经济发展止步不前。
专家指出,毋庸讳言,上海已经显露了“城市病”的些许症状。近年来,市民反映集中的看病难、入托难、养老难,根源之一在于人口规模急剧增长,资源相对供应不足。如上海医疗服务总量近年来每年上升10%左右,2011年突破2亿人次,而医务人员数量并没有明显增加,医患矛盾不可避免地大幅上升。
作为“城市病”的典型体现,交通拥堵,空气污染都令人关注。
华东师大社会发展学院院长丁金宏说,市民感觉的这些“城市病”症状,事实上提示着上海实际人口可能已经逼近了承载极限。如不加控制“顺其自然”,“城市病”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大规模爆发。
新“二元结构”需重视
近10年上海户籍人口平均每年增长7万人左右,包括自然出生、迁入、就业落户以及引入人才等。同时,外来常住人口每年增长50万—70万人,多的年份更达100万人。“以外来人口流入为主的机械增长高于自然增长10倍。”郁鸿胜说。
显然,合理控制上海人口规模,需要合理控制外来人口过快增长。但这是国际公认的两难。
农村人口、小城镇人口选择迁往上海等发达地区,是其基本权利。专家特别指出,上海本身就是个移民城市,城市文化海纳百川。
但大量外来人口流入,事实上很大部分并没有享受到户籍人口拥有教育、医疗、就业诸方面的公共福利,住房、养老条件与户籍人口有较大差距。久而久之,新的“二元对立”将日益尖锐,在户籍与非户籍人口间形成鸿沟,可能引发大量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