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如何突围十面“霾”伏? 专家建议“釜底抽薪”

2013-02-01 10:40:00 来源: 滨海时报 
字号  

昨日,灰霾笼罩下的中央电视台主楼

  2013年1月的最后一天,北京依旧笼罩在一片雾霾之中。新年以来第四次“雾霾”已持续5天。严重的雾霾天气再次敲响了环境治理的警钟。

  “雾霾”究竟从何而来?

  “过去雾霾天也很严重,但像今年这样数千公里连成大片的情况却是第一次。”中国环境科学院副院长柴发合说,“如此大范围雾霾天气,主要是气象条件引发的。”

  仅是气象条件导致了这么严重的雾霾天?专家普遍认为,除气象条件外,雾霾和粗放的生产方式等也密切相关。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吉明说:“今年大部分地区较冷,供暖用的能源量继续增加,导致污染持续积累。”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胡敏对雾霾天气PM2.5进行了源解析后说,煤燃烧、机动车尾气排放、生物质燃烧等各类源都对PM2.5的生成有贡献。

  冷空气将“吹散”雾霾

  饱受雾霾天气困扰的中东部人民即将见到“曙光”。中央气象台预计,1月31日至2月2日,冷空气将影响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北地区。受其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将有一次大范围雨雪天气过程。受雨雪天气影响,中东部地区雾霾天气将有所减弱。中央气象台已于1月31日解除了大雾预警与霾预警。

  如何破解“雾霾”困局?

  我们只能默默地等待“大风吹”吗?专家认为,主动出击、“釜底抽薪”才是治理雾霾的根本。“做好PM2.5的监测、信息发布及其污染防治,是今年的重中之重。”环保部部长周生贤倡议,又逢春节,大家还是少放或禁放烟花,每个人各尽其责、各尽其力,环保事业才能在潺潺细水汇聚成的巨大洪流中持续向前。

  “在此次污染事件中,暴露出我们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存在的问题。”柴发合说,“在法规层面上,从2008年我国就开始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至今没颁布。”在技术层面上,“十二五”规划中,国家对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4种主要污染物实施排放总量控制。却没说如何将总量减排与改善环境质量结合起来。

  中国环境科学院研究员白志鹏建议,我国应建立灰霾污染监控预警机制,一旦预测到可能发生严重的灰霾污染,就要提前启动污染源削减行动,警示公众。据新华社

[作者:史建磊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