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勿伤禁食鱼翅“公益心” 爱心会否引发新杀戮?

2013-02-01 09:35:00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字号  

图片来源:中新网 Paul Hilton 摄

  编者按:岁末年初,“假鱼翅”事件,让市民早已恐慌不已的食品安全,再次聚焦到了高档补品上面,高暴利、低成本、合成假货,这些屡见不鲜的名词一次次的打击着消费者的热情。事件自曝光已过去半个月的时间,北京的鱼翅市场早已门可罗雀,不少商家的正常经营也遭受了重创,但面对未来发展多数店主都持乐观态度。是什么让他们如此淡然?告别了大鱼大肉时代,生态保护的念头深入人心,但过节送高档补品依然流行,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是不是都是过节惹的祸?敬请关注中新网生活频道关于“鱼翅”的连续报道。

  中新网2月1日电(生活频道 陈龙)鱼翅实际为明胶制作的消息引发网友广泛关注,而大家关心平时花大价钱吃的鱼翅,是不是一点营养价值都没有的假鱼翅?据中新网生活频道记者日前探查,北京多家大型海鲜干货市场中,鱼翅都已下架,取而代之的是海参等新型礼品。不过“假鱼翅”事件的热度并未就此消退,鱼翅高档的卖点为何?人们为什么要食用鱼翅?假鱼翅能否代替真鱼翅?这些新话题再次引起网友们的热议。

  加拿大华人反对禁食鱼翅引发文化冲突

  加拿大《世界日报》近日一篇报道称,加拿大卡城市议会原定在28日早上展开禁止鱼翅法规二读程序,但最后决定押后,成立一个工作小组收集各方意见,到5月提交报告。

  据悉,在28日的二读程序前,市议会一早坐满反对禁翅人士。由华埠53个侨团及商界组成的市政关注联盟是今次反对禁翅的主要组织。负责人潘建宜批评支持禁翅人士的恶劣手法,“过去几个月来,我们收到他们发来的电邮,使用卑鄙的语言文字,充满暴力,叫我们入地狱,又说中国人吃鱼翅都是罪犯,又指我们成了地球上最坏的一群。”他认为,“这已不仅是食物问题,也不是禁不禁翅的问题,现在已变成文化上的污蔑。”

  中新网生活频道记者日前在走访北京各大海鲜干货市场时发现,市场内鱼翅已经成为凤毛麟角,据经营鲍翅行的黄老板介绍说,自从假鱼翅事件爆发后,店里的所有鱼翅都已下架,接受检查。当被问及国人吃鱼翅的文化传统时,黄老板表示:“过来买鱼翅的多为南方人,在南方确实存在吃鱼翅的传统,很多菜肴里面也都含有鱼翅成分。”

  随着海外华人反对禁食鱼翅的呼声高涨,饮食文化的冲突不可避免,中新网生活频道也将持续关注事件进展。

[作者: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