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乌鲁木齐1月30日电 (曹新加) 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景点“岳台留胜”是清代雍正七年和九年川陕总督、宁远大将军南宋民族英雄岳飞的第21代孙岳钟琪统兵带领军民抗击外侵训练的场所。景点是县城南面约5公里处的天山角下一约200米高的小山丘,这里曾经是岳钟琪统兵点将的军台,故名“岳公台”。
记者30日在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采访时,县文物局局长蒋晓亮办公室墙壁上挂着的“岳公台文化遗址公园设计规划图”的手绘草图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在记者的邀请下,蒋晓亮带着我游览了已建的岳公台文化遗址公园内部分文化保护景点。
驱车向南山行驶约一公里的地方,一处有围栏圈起来的地方就是当年镇西故地建造最早、规模也最大的道教宫观南山庙,它背靠岳公台,面对大草原,居高临下,巴里坤的满汉两城景象尽在脚下。“据说,这庙的地盘是当年岳钟琪帅帐所在地,那池塘也可能是岳钟琪当年所开凿。庙是谁造的没有记载,但要说岳大将军他在筑起兵城,驻兵兵城之后,在老营地上造起一座庙来也是合乎逻辑的推断。”蒋晓亮说:“但对考古而言,现在还没有证据是岳钟琪所建。”
南山庙在二百年的苍桑经历中,几经焚毁,又几经修复,直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还完好无损,是巴里坤城乡百姓进行宗教活动和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往日香火旺盛、看戏、聚会繁荣情景而今只乘残垣碎瓦。
继续南行,路边的一座凉亭就是文物保护景点“保安碑”。凿刻于1918年的保安碑至今保存完整,字迹清晰,碑体是一块高1.8米,宽2米的天然巨石,由镇西统领多凌撰文,知县孙光祖书写。
保安碑上的文字真实生动地记述当时的历史状况和军民共济,及军民力保边城的卓著功绩。碑文写到:惟清同治初,西域变乱,全疆沦陷,孤留坤城蕞尔一区,万难独立。当时满汉文武诸公,力挽危局,和衷共济,于是援伊吾,拯渠犁,薄阜康,救车师,已故满汉精壮之士,相继伤亡,又值灾歉频仍警报迭至……
在保安碑不远处的东南侧面就是人们祭拜现存历代高僧的塔林。塔林有两座七层塔和四座三层塔组成,每座塔下都葬着一位高僧。高僧依山坡高低而埋位置可分出他们之间的辈分,塔林以高僧心月禅师的七级浮土(坟墓)为中心,上方是他的师傅,下面四座是他的徒子徒孙。
原有的塔林因年代长久已倒塌,只剩根基,2010年文物部门修复塔林时发现心月禅师的墓有盗洞,文物局进行了保护性挖掘,挖天埋土时看到是一座由10厘米厚松木做成的庙宇状的棺木,由于盗墓,棺木顶部受损,棺木内壁贴着壁纸,壁纸上的精美图案清晰可见;棺木中央放着一把太师椅,椅子上端座着头裹黄绸、身穿袈裟、双臂放在太师椅扶手上的心月禅师。“你注意看,塔林两边是不是各有一条小河,小河两边的山丘象不象两个扶手,整个地形象不象一把太师椅。”蒋晓亮说:“塔林背靠雄伟的天山,手扶天山山脉,俯视美丽的巴里坤,这种地形就是古人常说的安身宝地。”
塔林东面百米开外的山坡上有一座建在房子上的凉亭,这就是有名的富宁安碑所在地。富宁安碑又称康熙碑,刻于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碑体似一卧牛形的巨石,高1.33米,宽1.66米。富宁安碑是当时清政府派靖逆将军富宁安统兵驻巴里坤平息准噶尔部叛乱的记功碑,是富宁安为自己立的碑,由于当地盛产木材,故刻碑以记此事并修山神庙。
由于风雨侵蚀山神庙早已不复存在,碑文的很多字迹也模糊难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县文化馆特建造了碑屋,用来保护富宁安碑。“碑文中所列重要人物名字共有七名,除了富宁安之外,其余的六名,各是议政大臣,这么多的大臣将军集聚此地,又一次证明巴里坤当年在平准战争中的重要地位。”蒋晓亮说:“从碑文的行文语气和碑文所描述的情景看,立碑者心情很爽,是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的。”
通过浏览,记者感觉岳公台文化遗址公园已见雏形,然而,蒋晓亮却说:“文化遗址公园是建立在文物保护的前题下,如何将保护文物与旅游开发有机的结合起来是一个系统工程,将文物遗址及文化内涵真正完成的展现给游客还是一个考量我们智慧的课题;要将岳公台文化遗址公园建成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