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年轻人历史素养高国家有希望 理科生怎样学历史

2013-01-30 10:28: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字号  

  国家的未来掌握在历史素养高的年轻人手中,国家才有希望

  就历史教学而言,教理科班的老师更幸运,因为更有利于摆脱考试的束缚,空间比教文科班相对要大得多。同时,理科班的历史老师责任也要大一些。从理科班走出去的孩子进入大学和社会后,他们几乎没有再系统学习历史的机会,甚至一些人都不再看历史书,他们了解历史的方式常常是通过电视剧和电影,而我们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很多都是培养愤青的“经典教材”。西安反日游行中的砸车者蔡洋就是一个痴迷于抗日电视剧的青年,他的举动跟历史课堂教育的随波逐流和媒体教育的煽风点火,也许不无关联。

  所以,中学课堂给孩子的东西,很可能奠定其在历史和社会思考上的智力高度。中学的历史课堂不应该过分关注孩子的观点是否正确,是否跟老师一致,而应该关注孩子是否习惯在事实不全面的情况下悬置判断,是否学会了寻找全面对称的信息,是否能做到观点之前有事实、观点与观点之间有逻辑。只有把课堂关注点放在这些方面,我们的孩子才可能避免成为义和团或红卫兵。国家的未来掌握在历史素养高的年轻人手中,国家才有希望,才会有真正的和谐。

  教育要做的重要事情,是从不同角度切入,让学生变得更智慧而不是更傻。我们过去所受的教育,给了我们很多思考的条条框框,某种程度上是在削弱思考。比如“规定动作”告诉我们,时势造英雄。马克思曾经在一封信中说,没有拿破仑,也一定会另外有一个类似于拿破仑的人取代他,领导法国继续革命。于是,我们以猴子学样的态度忠诚地拘泥于字句。只要时代需要,就一定会出现一个杰出人物吗?那1840年鸦片战争的时候我们不需要杰出人物吗?甲午战争我们割地赔款的时候不需要杰出人物吗?八国联军打进北京的时候不需要杰出人物吗?其实,所有这些时候,我们都需要有一个力挽狂澜的人物出现,但是他并没有出现。可见,杰出人物并不总是出现,而有一定偶然性。不过,当时代形势呼唤杰出人物的时候,出现杰出人物的概率的确增大了。所以,时势和英雄之间不是一种必然的因果关系,而是一种概率上的因果关系。

  我想,历史教学需要把以前的那些经典的结论、理论,在脑子里过一过:这是绝对的吗?有没有另外的可能性?即使我们老师不一定能把历史最精华的部分展示给学生,但至少我们可以放学生一条生路,给他们打开一扇窗,让那些有求知欲、有渴望的人能够从这个窗户跳出去。这是一个起码的原则。

  上好理科班的历史课,不仅有助于培养“国家公民”,也有助于“个体”身份的形成。历史是个体身份认同的关键。它有助于自身定位,明了个人在时间长河中的位置,以及个人与全体人类的联系。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的根,不知道他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位置,那他就丧失了完整的自我意识以及民族意识。而这种意识,恰恰是个人全面发展与负责任的公民身份形成所依赖的基点。当然,获得理科历史教学的自由,不仅仅需要没有高考束缚的客观条件,还需要教与学的勇气。(魏勇)

[作者:王永吉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