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有网民开始在网上发起征集同伴拼车回家过年的活动,响应者众。
在汽车工业高度发展的很多国家,拼车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每逢圣诞节和新年等出行高峰时期,拼车业务供不应求。而在一些对车辆限行比较严格、用车成本较高的国家,拼车更是普及到人们日常上下班。
凭着节能、环保还能省钱的优势,拼车作为对传统交通运输方式一种有益的补充,迅速流行开来,还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操作规范,确保民众安全而顺利地完成旅程。
拼车历史“很悠久”
美国是“车轮上的国家”,同时也是“拼车大国”。统计显示,2009年,拼车占所有出行总数的43.5%,上下班途中拼车的比例为10%。
早在二战期间,拼车作为一种战时特殊措施开始在美国广泛流行。1973年的石油危机和1979年的能源危机令拼车潮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在美国达到巅峰。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和3M矿业公司率先组织员工拼车上下班。近年来随着减少碳排放宣传深入民心,加上互联网和智能手机推波助澜,拼车业务又出现了反弹。
找伴主要“靠网站”
在西方国家,找拼车伙伴主要通过互联网进行。很多国家都有很多运作成熟规范的拼车网站,帮车主和乘客牵线搭桥。通常,这些网站会对用户进行一定程度的审核管理,包括建立用户信誉度等,尽最大限度保护用户的安全和利益。
除了互联网,很多国家还有提供拼车服务的实体中介公司,甚至还有临时的马路“拼车点”,让急需拼车的人可以在那里碰碰运气。
近年来,一些智能手机拼车软件也开始流行开来,用户甚至可以通过软件的GPS定位实时找到附近愿意拼车的人,敲定会面地点,实现拼车。
路线费用“好商量”
司机和乘客联系上后,他们可以对出行的具体细节逐一商量和敲定。需要商量的细节包括时间、上车和下车地点、路线、路费和油费分担比例,甚至行李的多少、能否吸烟等。拼车往往有很大的灵活性,很多时候,乘客不一定要走完全程,他们在支付相应比例的费用后,也可以按实际需要在中途下车。灵活性越大,就越容易找到拼车的同伴。
拼车享有专用通道
拼车作为一种环保、节能,以及有助于减少交通拥堵的出行方式,在很多国家得到政府和私人机构的大力提倡和鼓励。美国、英国、德国和新加坡等很多国家的一些大城市,都会专门开设高占有率车辆专用道,专供车内有两名或两名以上的乘客的小汽车行驶。此外,很多公司为了鼓励员工拼车上班,还特别为拼车族设立专用停车位。
澳大利亚
的士司机可牵线
在南澳大利亚州,政府规定出租车司机可以撮合乘客进行拼车,但是必须征得乘客的同意。如果乘客同意拼车,那么司机估算最终的出租车费用,然后向每个人收取最终车费的75%。这项规定照顾了各方利益,也能鼓励出租车司机能够积极地促成合理拼车,节省公共资源。
德国
超市设立拼车中心
德国对拼车的管理也很规范,并通过一些行政举措鼓励。在一些城市也设有HOV专用道,赶上交通高峰期,空车上路会被罚款。各个城市还设有拼车专用停车点,方便上下车。有的城市也有拼车专用道路。德国很多大城市、大学和大型超市附近还设立有拼车中心、拼车俱乐部等,为有搭车要求的供求双方提供中介服务。
匈牙利
拼车获利视作逃税
在匈牙利,除非拥有的士牌照,否则私家车主不得通过与人拼车的做法获得利益,否则会被视作涉嫌逃税罪而受到处理。2011年,匈牙利税务局还发起一场打击拼车的行动,一些税务官员假扮乘客到拼车网站上求拼车,结果一些不明就里的司机受到处罚。
拼车三大难处
拼车虽然带来不少便利,但也有不少难处,需要车主和乘客之间提前做好充分的协调和沟通。
1.时间、路线、费用问题。即使是亲朋好友结伴旅行,也难免因为出现分歧,陌生人之间就更不用说了。如不能在会面地点、时间和路线等问题上妥协,达成一致,车就很难拼得成。至于费用分摊更是核心问题,毕竟很多人想拼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想省钱。
但即使商量好了,还有一个靠不靠谱的问题。为此,一些拼车网站采取一些措施来进行约束,如要求乘客预先支付定金等。
2.安全问题。对于很多人来说,搭载陌生人或乘搭陌生人的车,安全问题是他们一个比较主要的担心。为此,很多中介网站建立客户信誉度,民众可以选择信誉度高的人结伴。此外,很多人则更多选择公司或小区内部网来找伴,提高安全性。
3.责任问题。很多国家的法律规定,拼车如只是分摊费用,车主没有额外得利,属于无偿拼车。如发生事故,一般情况下,驾驶者应当对搭车人承担责任,而如果搭车人有过错,则应当减轻驾驶者的民事责任。文字:王希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