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初衷
因为大家不知道所以我要拍
这大概是自电影面世以来,冯导被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了:19年前您看了小说《温故一九四二》后,是什么击中了你,让你为这部电影坚持了19年?
昨天,站在河南的土地上,面对在场的河南作家、读者和影迷,冯导详细回答了这个问题:“因为我们不知道1942。”
“当时我也不知道河南发生过这么大的灾难,看了小说以后触目惊心。我们河南大饥荒死了300万人,当我要拍这个电影时,却被问了上百次。因为大家不知道,所以我要拍!”
重塑民族记忆,是冯导决定拾起这段历史的初衷。而在电影《一九四二》的拍摄过程中,冯导更想观照的却是这个民族的背影与性格。“《一九四二》像一面镜子一样,摆在我们面前折射出我们自己。其实我们并没有那么光鲜,相反,我们会在镜子里看到一些躲闪、逃避和自私。”
“过去我们从课本上传承下来的民族性格就是伟大、勤劳、智慧、勇敢很多很多,这都对,但是我们也出了一些问题。当我们回到1942你会发现,这里有一个很立体的民族。底层人民会因为穷困而自私和目光短浅,只顾眼前自己,对所有的不堪都给予了极大的包容。一点小恩小惠,我们就老老实实,一旦没有活路,就穷凶极恶、血流成河;蒋介石也会因为那么多国际大事儿而忽略1942的大饥荒,最后人民也忽略了他。电影中有很多线索,有灾民的、蒋介石的、日本人的、记者的,我觉得是一个特别立体的民族形象。”
谈感受
今天你虐了吗?
《一九四二》不是一部“好看”的电影。当人们正不遗余力地到处挖掘可供消遣的娱乐、笑料时,冯导的《一九四二》带来的苦痛,也如针芒刺在人们的背上,堵心、钻心、虐心各种脆弱的“灾难不服症”涌现出来。
就在昨天中午参加大河报双刊座谈会之前,冯导也更新了一条微博:“观众普遍反映《一九四二》是部虐心的电影。本导演郑重劝告:太平绅士和谐淑女慎入。”
看来冯导是有意“以虐为乐”了。果然,在昨日的座谈会上,一向幽默的冯导便对“虐心”一词传达出的观感也大为赞赏,“往后再看《一九四二》可以直接问:今天你虐了吗?虐心这两个字是观众对电影《一九四二》极高的评价,如果我拍《一九四二》观众看完反过来说看完特别"赏心",那才是极大的失败。因为今天的观众更多面对的是春光,大家都不愿意去面对丑的那一面。震云在写这个小说采访亲历者的时候他们说忘了,记不清了,死了300多万人竟然当时的人都记不清楚了,这是什么原因?后来震云说发生的灾难太多了,隔三差五会死一些人,大家麻木了。但是今天现在的80后、90后当电影摆在他面前的时候,他觉得感到很不舒服,我觉得应该让他们不舒服,不能每天都是巧克力,应该有一些苦酒,这些苦酒喝下去会让大家反省一下到底大家出了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