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郑州12月3日电(记者 梁鹏)《中原经济区规划》日前正式获批发布,中原经济区成为国内区域地域面积最大、覆盖人口最多的经济区,在经济总量上仅次于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经济区,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专家表示,这是继国家出台指导意见后,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又一重大举措。规划中有诸多“亮点”和“新意”,使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目标任务更加明确,发展布局更加清晰,政策支持更加有力,标志着中原经济区建设进入了整体推进、全面实施的新阶段。
探索“两不三新”之路
将探索“两不三新”路子写入指导思想,这是规划中一个重大亮点,即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路子。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专家陈耀表示,这抓住了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问题。
中原经济区在交通、粮食、产业基础、市场和文化等方面有着诸多优势,2011年末区内铁路营业里程、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分别占全国的7%和9.8%;粮食产量超过1亿吨,占全国的18%以上;产业体系较为完备,市场潜力巨大,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也是全国劳动力资源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
但同时,中原经济区加快发展还面临着诸多共性矛盾和挑战,集中表现在:农村人口多、农业比重大、保粮任务重,经济结构不合理、农村富余劳动力亟待转移、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低。
要破解诸多难题,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原经济区的核心任务就是要探索“两不三新”路子,这一点也明确体现在了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中。规划中提出,中原经济区要在提升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主要经济增长指标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要从2011年的26317元增加到2020年的6万元,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从9%上升到10.5%。
而同时,现有耕地保有量1423万公顷到2020年必须保持不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要从2011年的9326万吨增加到1.08亿吨,森林覆盖率要从22%上升到25%,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30%左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要从145吨下降到110吨。同时,服务业增加值显著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
陈耀等专家认为,中原经济区探索“两不三新”之路,不仅能很好的指导中原经济区科学发展,同时,它所探索的路子和建设经验对中部地区乃至全国都将产生重大示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