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开封9月25日电(记者 李志全)“进入新的百年,还一定要牢记弘扬大学精神。”
在中国科举考试终结地——河南贡院旧址上成立的河南大学,25日迎来100岁的生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蒋树声提出殷切希望,并重申大学精神。
创建于1912年的河南大学,始称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彼时,与清华学堂、南洋公学(现上海交大)同为中国的三大留学基地。
海内外校友以及17个国家和地区的70余所知名大学的校长和专家,在河南开封共同出席河南大学建校100周年庆祝大会。
100年的历史,被河南大学校长娄源功浓缩在2800字的文稿中。他用五个方面来回顾,即:百年河大,形成了自强不息的大学精神;见证了现代教育的伟大历程;培养了治国兴邦的栋梁之才;奠立了开放办学的优良传统;铸就了爱国奉献的历史丰碑。
何谓大学精神?在蒋树声看来,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在多年办学过程中积淀下来的优良传统、精神追求、价值取向和文化氛围,包含了大学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创新精神和批判精神等,形成了一种学术自由、知识创新和严谨治学的学术环境。
河南大学目前全日制在校生达5万余人,拥有以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为代表的高层次师资队伍,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医、农、教育、艺术等12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大学,设有34个学院(部),87个本科专业,4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作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建校以来,河大培养了40多万学子。其中,院士、学部委员56人。哲学大师冯友兰、历史学家范文澜、考古学家董作宾、两弹一星元勋党鸿辛等曾执教于此。
办好河南大学,作为一校之长的娄源功认为“核心是培育英才”。他表示,今日之河大,要能够培养追求真理、追求进步、报效国家、奉献社会的一代代新人,使他们在道德上具有独立人格,在学术上具有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在行动上能够脚踏实地地做出创新成就。
中国科举制度始于隋、止于清,长达1300余年。今天,矗立在河南大学明伦校区的清代“贡院碑”,见证了1904年中国最后一次会试,也见证了新式高等教育的开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