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于音
继万达集团收购美国AMC公司后,又一大手笔收购诞生了。小马奔腾公司确认收购好莱坞最知名的特效公司之一——詹姆斯·卡梅隆创办的数字领域公司。收购成功后,小马奔腾将持股75%,成为真正的老板。算上此前卡梅隆-佩斯集团在天津成立,美国特艺集团和上影成立合资公司,中国特效已经开始和美国无缝对接。
小马奔腾持股卡梅隆公司
由詹姆斯·卡梅隆创办、好莱坞四大特效公司之一“数字领域”确认被中国的小马奔腾和一家印度公司以3020万美元联合收购,交易内容包括数字领域最核心的特效业务和位于加拿大的特效工作室。交易成功后,小马奔腾持股75%,成为新的掌控者。而小马奔腾方面则表示,因为要跟美国那边确认流程,大概这两天会对外发说明和公告,现在外媒报道和网上流传的细节,都要经过律师确认后才能正式发布。
数字领域公司由詹姆斯·卡梅隆携合作伙伴创建于1993年,2007年底被另一位好莱坞技术大师迈克尔·贝收购,近20年来曾参与制作过《泰坦尼克号》、《终结者》、《指环王:护戒使者》、《后天》、《加勒比海盗:世界的尽头》、《变形金刚》等一系列视觉大片,掌握着全球顶级CG技术,数次获得奥斯卡技术奖项。但需要特别指出的,《阿凡达》的特效并非出自“数字领域”,因为该公司当时认为片中的人物动作和表情捕捉技术根本不存在,美国特效公司“巨人工作室”承担了相关任务,更重的特效工作则交给了彼得·杰克逊在新西兰创办的维塔数码。
而擅于策划、发行等业务的小马奔腾公司则于去年12月入股数字领域,成为中国首家进军国际顶尖特效团队的公司。 2012年4月,小马奔腾与数字领域在北京国际电影节上签署协议,将在北京创建合资公司,建立影视特效基地,培养相关专业人才,合拍电影 《唐波传奇》。小马奔腾如今购入数字领域75%的股份,意味着中国特效产业与国际顶尖特效无缝连接。
低利润拖累顶尖特效公司
早前万达集团收购美国AMC院线时, AMC就已现生存危机,而数字领域被收购前也处于破产重组阶段。近两年来的运营没有创造利润,留给公司的是1600万美元的债务拖延和相关利息,以及超过5000万美元的各种亏损。今年9月7日,数字领域关闭了其在佛罗里达的工作室,裁员超过 200人,第二大股东、CEO约翰·泰科特辞职; 9月11日,全公司进入了破产重组程序。
在外人看来,电影特效是一个无比光鲜的领域,但其个中心酸只有行内人清楚。电影领域的一般利润达20%至25%,但特效行业的利润只有5%左右。 “数字领域”公司申请破产后,有媒体采访经济分析师托尼·韦博,他直言特效行业是一个低利润的行业, “所以他们试图发挥他们的专长开辟新局面,来扭转这一切。但问题是,他们投资的成本总是会轻易地超过利润。”而产业分析师史蒂芬·泰勒则指出, “数字领域在很多地方都设有工作室和研究所,无论是新技术的开发成本还是运营成本都非常高,如果项目断档,很可能连员工的工资都发不出来。”
据悉, “数字领域”最近参与的影片是投资一亿美元,由哈里森·福特主演的 《安德的游戏》,公司为这部电影的后期制作投入了1720万美元,但公司负责人对盈利前景并不看好: “如果这部电影的北美票房是6000万美元,将会是一次灾难性的失败,数字领域至少会赔680万美元;如果有1.15亿美元的票房,才勉强能收回成本,如果票房上2亿,才能从中获利。”
好莱坞特效公司频现危机
虽然好莱坞大片的特效令人叹为观止,但特效领域近年来的生存压力却越来越大,尤其是遭遇金融海啸袭击后,越来越多的好莱坞特效公司债台高筑,不得不另谋出路。 2008年起,拥有约200家特效制作公司的洛杉矶有6家相继倒闭,导致逾千人失业,其他公司也纷纷裁员,许多往日衣食无忧的签约特效师逐渐沦落为短期合同工。
而特效领域本身的工作就耗时长,比如3D《泰坦尼克》的转制工作就足足花了60多周,期间投入的人力成本和技术成本都高得惊人。此外,很多特效从业人员对同样的镜头会反复修改,以期达到完美效果,但电影公司给特效公司报的价钱是固定的,这中间产生的成本就要特效公司自行承担了。
与此同时,激烈的竞争也加剧了好莱坞特效公司的“灾情”,一部投资高的好莱坞电影往往由多家特效公司一起完成。因为每家公司擅长的东西不同,出价也不同,比如《诸神之怒》便由英国著名特效制作公司MPC负责大部分特效制作,MethodStudio等美国中小型特效公司也参与了部分特效工作。而电影公司为省钱,往往会接受多个竞标。为了不在竞争中败下阵来,电影公司不得不提高投入成本,加快更新技术,这无形中加大了生存压力。
好莱坞纷纷涌向中国淘金
随着生存压力的加大,便宜的亚洲劳动力吸引了众多好莱坞特效公司,他们纷纷涌向亚洲开新公司,而随着好莱坞大片在中国票房的日益走高,中国更是成了一大宝地。据业内人士估算,开在亚洲地区的特效公司,人力成本大概只要在美国或欧洲等地的30%甚至更少。
前不久,卡梅隆-佩斯公司在天津成立,卡梅隆表示双方将致力于3D影视节目制作,公司还将为合拍大片《孙子兵法》 提供3D技术支持及认证。年初奥斯卡颁奖礼上,《雨果》囊括所 有 技 术 大 奖 也 让 特 效 公 司Pixomondo进入观众视线,该公司源自德国,参与制作过《2012》、《钢铁侠2》、《速度与激情5》等大片,早在2009年就在内地设立了北京和上海工作室,今年上海电影节上还在交易市场设有展位。
更有名的一家公司则是来自美国的Technicolor(特艺集团),曾为《哈利·波特》系列、《加勒比海盗》系列、《阿凡达》等大片提供过后期制作和技术支持。去年,该公司与上影集团合作,在上海成立了一个为影视、广告、动画等行业提供后期制作的合资公司,该合资公司启动后的首个项目是将中国动画长片《大闹天宫》进行修复和3D转制。
再比如FullScale Effects是一家拥有70年历史的好莱坞前期特效公司,代表电影《最后的武士》、电视剧《24小时》等,今年上海电影节期间,他们与上海瑞创影视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意向。更早的还有北京的BaseFX,这是美国人于1995年在华开设的公司,他们此前为HBO史上最大投资的电视电影《太平洋战争》做后期特效,并凭此获得艾美奖。
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这些在华的外资公司,大部分仍在帮好莱坞大片做特效,对于美国来说,人力成本低使得公司的盈利空间更大,但中国大片找这类特效公司做特效的仍不多,主要是成本太高。像《《集结号》找的是韩国特效团队,《画皮2》的特效也是找韩国人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