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软件大赛普通院校胜重点高校 凸显创新教育不足

2012-09-17 17:26:00 来源: 新华日报 
字号  

  软件大赛,普通院校风头缘何胜过重点高校——

  反常一幕凸显创新教育不足

  “怎么会是这样的结果?普通院校的风头比重点高校还足!”在近日闭幕的首届“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大赛上,许多高校的带队老师和学生如此感叹。

  这项大赛由工信部、教育部、江苏省政府主办,是第八届南京软件博览会的子活动之一。获得特等奖和一、二等奖的20支队伍中,9支来自非“211”、“985”的普通院校,另外11支来自清华大学等6所重点高校和中科院,特等奖花落省属高校福建师范大学。再把32支获得三等奖的队伍纳入进来,普通院校获奖队伍数量远超重点高校。

  莫非重点大学参赛兴趣不大?组委会介绍,初赛阶段有500所高校的1687支队伍参加,几乎所有“985”、“211”高校都参与了,“主办单位层次高,特等奖和一等奖奖金分别是8万元、2万元,还是挺有吸引力的。”晋级决赛的100支队伍中,44支来自“985”、“211”高校,37支来自普通高校,19支来自职业院校。“普通院校风头胜过重点高校在初赛阶段就已显现。”组委会有关人士表示,“上海、北京、浙江等地院校鲜有获奖,确实出乎意料。”

  决赛阶段的6道题目均源于软件企业的实际生产问题,实战性、创新性很强。参赛队伍差异何在?我们以获得一等奖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获得特等奖的福建师大“解剖麻雀”。两支队伍均选择了“基于安卓系统的网络相册开发”,这项技术时下在很多社交网站如微博、微信等广泛使用,选择这个题目的参赛队伍最多、竞争最为激烈。

  “我们在系统中集成了目前国内所有主流社交网站,只要用户需要,相册中的照片只需一键点击,就能上传至所有网站。”福建师大软件工程专业大二学生陈建忠介绍,这款产品正计划在谷歌应用商城上线。而南航指导老师陈海燕认为,自己学生的作品理论功底更强,“专门增加了人脸识别、摇晃截图等功能”。

  大赛评委、清华大学教授王斌评判认为,一款产品是否受欢迎,关键点不在技术有多先进,能否满足用户需求、创意是否新颖更重要,“福建师大的作品更胜一筹”。他透露,中科院的作品也很有竞争力,但最后评委还是一致把特等奖给了福建师大。记者了解到,很多职业院校及广东、福建的普通高校开设有专门的“安卓应用软件设计”课程,而一些重点高校只是将其作为某一课的相关知识章节讲授,学生动手实践也就少得多。

  反常的一幕,具有很强的普遍性,在就业数据上得到了印证。省教育厅刚刚公布的统计报告中,我省大学生就业连续三年呈现“倒挂”现象,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的初次就业率分别为81.31%、88.77%、92.4%。虽然软件开发等岗位需求长期旺盛,但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强的学生无疑更受青睐。大赛结束时,江苏诚迈科技公司面试了一批获奖学生,最后相中一名职业院校学生。“职业院校、普通高校学生的知识储备可能与重点高校学生有些差距,但日后发展关键还是看个人的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诚迈科技招聘主管陈琛坦陈。

  本届大赛也传递出信号:以就业和技能为导向的职业院校,开始注重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育。“培养只能从事普通操作的技工,已不适应产业需求。”带队获得一等奖的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教师黄达峰表示,该校的目标是培育一批创新型、应用性的“专家级”、“大师级”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商界精英。这次大赛,他们选择的题目是“3D智能虚拟人”,以该组第一名入围决赛。“这道题很前沿,既要有较高的理论基础,也要有很强的动手能力,最终获奖与日常学习实践分不开。”他介绍说,该校每学期都会进行教学改革,让学生边学边练,掌握产业发展最新趋势。

  同台竞技方知长短。“没有不会创新的学生,只有不会引导学生创新的教师和学校。”资深软件产业专家、省经信委副主任龚怀进的话发人深省,“在所有产业门类中,软件产业技术更新最快,不少学校的教学内容落后产业发展一年以上,学生毕业后不得不‘二次回炉’。”他认为,高校尤其是重点高校应找准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的结合点,丰富教学内容,并搭建更多实践平台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否则,“你离市场越远,市场就越会遗忘你”。(记者 黄 伟)

[作者:马学玲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