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网民聚焦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实施纲要三大热点

2012-06-27 19:08:00 来源: 新华网 
字号  

  教育部26日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了《依法治校——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实施纲要(征求意见稿)》。“行政部门将‘减少对学校具体办学与管理活动的干扰’”“中小学当建立健全家长委员会”“消除以任何形式对学生进行分类”等政策热点吸引众多网民关注。与此同时,如何将政策落实到位,避免“雷声大雨点小”的效果成为网民最为关注的问题。

  转变行政管理方式能否实现?

  《意见稿》要求,切实转变对学校的行政管理方式,落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将“减少对学校具体办学与管理活动的干扰”。学校要在机构设置和职能上,实现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相对分离,保障学术权力按照学术规则相对独立行使。

  如此“浓墨重彩”地在依法治校的纲要中提出减少行政干预、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等的政策要求,让网民们感到有些意外。

  网民“静儿”所说:“大学的问题不是大楼,也不是大师,是体制。就是招来大师,体制不行,也发挥不了作用。”

  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熊庆年说,“学术为魂、育人为本,依法治校、民主决策”,应当是《意见稿》的精髓。不过,要让章程能在学校运行中切实发挥作用,就一定要在制定过程中抓住难点,建议加强顶层结构设计,比如对大学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的功能和边界、学院设置等问题花大力气研究。第二,要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实事求是地分段落实,并在办学理念上达成教育思想上的共识。

  不少网民指出,推进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改革,完善管理章程建设,是确保管理稳定性、转变决策随意性的当务之急。

  网易博友“373yid”说,这些举措不是要剥夺校长级别,问题不在于校长有什么级别,而在于校长用什么方式治校(依法治校、依学校章程治校),依靠谁来治校(即权威的成文法、章程)。这涉及到学校中的权利和权力问题。

  “家长委员会”能否行使监督权?

  根据《意见稿》,中小学应当逐步建立健全班级和学校两级家长委员会。学校实施直接涉及学生个体利益的活动,一般应由学校或者教师提出建议和选择方案,并做出相应说明,提交家长委员会做出决定。

  一些网友表示,我国优质教育资源严重匮乏,且过分集中,使得学校与学校之间在生源等方面苦乐不均。那些占据优质教育资源的学校,自然成了“卖方市场”,家长完全被学校绑架,何谈监督学校?

  也有网民支持家长理直气壮行使监督权。网民“黄蕴章”说,家长来自社会的所有层面,教育的好坏与家长的切身利益最为相关和最有发言权,对于学校教育,家长们没有任何理由继续当甩手掌柜。

  上海市教委基础教育处副处长朱蕾坦言,目前中小学校家长委员会的覆盖面还不够广,很多学校对家校互动的认识,仅停留在教育指导上。2012年1月上海市教委的课题调研显示,全市只有46.1%的学校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制度。

  上海市实验学校(东校)校长王玮航表示,家校合作需要深厚的信任基础,特别是学校方面,必须要拿出更多诚意,更多的包容与谅解,与家长平等对话。“没有服务对象的广泛参与,学校将成为一座‘孤岛’。”

  “消除学生歧视”能否真正实现?

  《意见稿》规定,各级各类学校应平等对待每个学生,消除以任何形式对学生进行分类、区别对待以及歧视的制度、言行。对学生进行处分,要杜绝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应“重教育效果,做到公平公正”。

  网民指出,这条政策对此前发生的“红背心”“绿领巾”“五条杠”“空调班”等事件有针对性。对学生“分类歧视”,不但不利于学校整体服务水平的提高,还容易造成学生群体的撕裂,影响普通班学生的长远发展。

  “如果学校处心积虑利用各种机会,制造学生间的差别,就更反映出教育者不健康的心理,这样的办学,只服务于少数可能为学校带来名声的群体,而不是追求让每一个学生更加完善。”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

  宁夏银川十六中教师闵生肃说,现在学校基本能够做到尊重和保护学生的权利,不体罚学生,这一方面是教师知道体罚的效果不好,另一方面则是怕被处罚,“因此在管理学生这块,需要有较为精准的表述,才可防止走向要么‘惩罚过度’,要么‘不管’的两个极端。既要有‘该管不管必问责’之类细则,更应有‘止于体罚’的硬性规定,避免恶性体罚事件的发生。”

[作者:张尚初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