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四川海外人才引进计划实施三年吸引百余海外人才

2012-06-27 13:43:00 来源: 四川日报 
字号  

  记者从6月19日至20日举行的四川省第二期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培训班上获悉,四川自2009年启动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以来,截至目前已分三批资助、引进148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和5个海外高层次人才顶尖团队来川创新创业。这些专家来川后发挥了“裂变”效益,为四川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作出了积极贡献。

  目前四川资助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中,有91人入选了国家“千人计划”。这91人平均年龄48岁,分别来自美国、新加坡、英国、德国等13个国家和地区,专业领域涉及电子信息、生物学、医学、化学、材料科学、物理学、岩土工程、机械工程、经济学以及管理学和数学等。他们全部具有博士学位,近半拥有博士后经历;不少人曾就职于世界排名前100位的知名大学,或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担任过高级管理职务;7人在国外大中型科研机构中担任过首席科学家或研究员;4人在国外自己创办有企业。

  据初步统计,“千人计划”到岗专家已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180余人,牵头组建科研团队60多个,吸纳、集聚相关领域1500余人青年科技人才参与科技创新或技术、产品研发。

  自启动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以来,四川留学回国人员数量每年呈50%以上递增;2009年以来,来川工作、交流的外国专家达2万人次以上,其中聘请发展急需的国(境)外高层次和紧缺专家约1300人次,引进国外智力成果116项,创造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目前在海外的华人群体中,高端人才大概有3万名,吸引这些人才回国、来川创新创业就是我们的目标。”培训会上,省人才办专职副主任、省委组织部人才处处长李国贵表示。

  延伸阅读

  海外引进人才带来——

  四大“裂变”效益

  三年来,通过积极落实政府资助、创业扶持、创新支持、生活保障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措施,四川海外引进人才来川后,迅速融入四川经济社会发展中,产生了“引进一个人才、聚集一个团队、发展一个学科(专业)、兴起一个产业(领域)”的“裂变”效益,为推动四川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作出了积极贡献。

  助推战略性新兴产业

  海外引进人才紧密结合四川产业发展规划,整合国际国内资源和技术,创办高新技术企业,有力地推动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李朝阳博士于2004年创办飞阳科技,4年时间发展成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分路器芯片供应商,占国内同类产品市场份额50%以上。吴卫平博士于2008年底创办四平软件,自主开发汽车与高铁智能研发信息系统,2011年即实现销售收入1500万元,目前正与成都经开区合作建立汽车产业园公共研发信息平台,为四川壮大汽车制造产业提供技术支撑。邹学明博士带领奥泰医疗团队,成功研发出中国第一台1.5T大孔径超导磁体,成为全球第四、亚洲第一的研发和生产超导磁共振医学成像系统的中国企业。黄永博士带领特普科技公司团队,开发出两种替代化学农药的生物制剂产品,其中“太抗”生物制剂成为我国第一个被登记为具有杀菌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双重功效的生物农药,开启了植物诱导抗性登记新类别的先河。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引进人才来川后,将核心技术运用于科研和生产实际中,迅速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产品,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梁朋博士于2007年携5000万元启动资金,回到家乡成都创办三叶草公司,与罗顺博士等“千百人计划”专家合作,进行第三代生物制药药品的研发和产业化,目前已完成治疗牛皮癣和类风湿关节炎的特效药的动物安评实验,以及一种抗癌新药的中试研究,有望打破国内生物制药新药研发和产业化的瓶颈。杨刚博士于2006年创办金浆高新公司,已获发明专利5项,开发的BM颜料光刻胶技术直接推动了全省LCD产业链的发展,高性能树脂材料打破国外企业的垄断并成功进入国际市场,2011年底引进创东方风险投资建立多吉昌新材料公司,有望在高端集成电路基板材料产业化领域实现新的突破。

  推动前沿新兴学科发展

  海外创新人才来川后,利用国际国内两个研发平台,开展前沿性研究,开辟新的领域,有力推动了前沿科学、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发展。

  中科院光电所引进的刘雪峰研究员,负责“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成套工艺”专项,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研究设计了均匀性补偿器和光瞳性能补偿器,为光刻机的成功研制并接近国际前沿水平提供了技术保障。电子科技大学引进葛树志教授,为其量身成立了智能系统和信息技术研究所,构建了跨学院、跨学科的创新研究平台,已获国家973计划、863计划等项目支持,有望推进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的研制开发与产业应用的结合。

  实现人才倍增效应

  海外引进人才凭借其深厚的专业造诣和丰富的海外阅历,发挥以才引才、以才聚才、以才育才的作用,吸引和聚集了大批海内外高端人才和青年英才加入团队,呈现出“引进一个、带来一批、影响一片”的人才倍增效应。

  四川大学张康教授组织华西医院年轻骨干医生赴美国加州大学眼科中心学习,使他们的医疗技术、专业水平在短时间内有了较大提高。兼任四川大学教授和睿智化学总经理的陈元伟博士,组建了一支包括11位归国博士、近180人组成、硕博士比例达50%的研发团队,建立生物医药分析测试平台、仿创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培养药物化学领域人才、促进生物技术药物产业化奠定了坚实基础。海外引进人才也迅速成长为四川相关领域的科技领军人才,2011年,省委、省政府一次性批准7名“千人计划”专家作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记者 熊润频 龙腾飞)

[作者:朱峰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