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旅欧温籍华人在欧洲当“干部”会多起来

2012-06-25 19:05:00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字号  

  中新社温州6月25日电 题:旅欧温籍华人在欧洲当“干部”会多起来

  中新社记者 王丹鹰 杨凌霄 严格

  法国法华工商联合会副会长陈时达日前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称,他是赶上这20年中欧贸易热的众多温州商人之一,现在法国巴黎北郊93省从事服装贸易。他对记者感叹:现在生意难做,眼光已经跟不上潮流。

  不过,陈时达精通法语的女儿已经接班,“做品牌”是温州侨商陈时达对女儿的期望。

  浙江温州是中国著名的侨乡,从这里走出去的华侨华人、港澳同胞有50多万人,而欧洲是他们的大本营。但华人“以量取胜”的经营模式在欧债危机中步履维艰。

  意大利的华商林建中给记者算了一笔账:1995年,一件从中国进货价格60元人民币的衬衫,在欧洲可以卖到50欧元。但欧债危机后,欧元迅速贬值,现在做衬衫贸易利润只有10%。

  “下一代因为语言方便,文化高了一点,胆量也大了些,完全可以把外国优秀的设计师引进华人企业,再做自己的品牌。”林建中说。

  据温州侨联副主席应凤娟介绍,上世纪80年代以前,赴欧的温州“老华侨”主要以开餐馆营生,90年代的“新华侨”则以做贸易为主。“新华侨”的下一代有80%至90%继承家里的生意,“因为家底还薄弱,没有更多的选择”;而“老华侨”的子女却有着更丰富的职业选择:有的回中国寻找机遇,有的在欧洲做律师、医生或者从政。

  “我的孩子对贸易和餐饮没有兴趣。”廖宗林是老华侨,在意大利从事服装贸易多年,女儿在欧洲学服装设计后,现在上海做中外现代艺术交流的工作,把“老外”带进中国现代艺术品市场。

  蒋一凯是在罗马出生的“侨二代”,他的父母于1977赴意大利开餐馆至今。“爸爸妈妈不希望我继续开餐馆,而是成为专业人士”。

  蒋一凯在意大利修完公司法的硕士课程后,他在中国政法大学攻读国际法博士学位,并于今年4月就职于浙江光正大律师事务所。

  “因为我的母语是意大利语,对那边的投资和政策环境比较熟悉,现在主要做中意双边投资的法律咨询。”蒋一凯说。

  留守欧洲的“侨二代”,也越来越多成为了医生、律师、教师、银行家等专业人士。

  “融入欧洲社会,不能仅仅靠做生意”,廖宗林说。

  陈时达介绍说,目前老华侨在法国从事金融地产业已颇成气候;也有华人成为法国政府的公务员。“巴黎第13区的副区长陈文雄是欧洲华人中‘官’最大的侨二代 。”

  据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的《世界侨情报告2011-2012》,欧洲华人和社区逐渐改变“沉默族群”的印象,成为各党派拉拢的对象。

  陈时达笑道,“也许过个10年20年,我们华人在欧洲当‘干部’的也会多起来。”(完)

[作者: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