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传统相声在西安华丽变身后的隐忧 或多或少亏钱

2012-05-17 12:35:00 来源: 三秦都市报 
字号  

   《八扇瓶》被改编成了陕西话版本、《怯洗澡》被改编成了宝鸡话版本,不少传统剧目在西安都有了一个华丽的大变身。亲切感十足的方言运用,使得相声更加贴近咱陕西的老百姓,这让相声小剧场的上座率高出了不少,可谓是相声真正落户西安的一个好例子。可尽管看起来不错,相比较上海、北京等文化发展的高速地区,相声在西安的发展还是慢了半拍。那么,究竟是什么让西安的相声艺术迟迟发展不起来呢?记者就此采访了珍友社的班主衡小珍。
  人们对相声有误解
  从一开始的无人问津,到现在的遍地都是愿意说相声的人,相声在西安的发展确实跨出了一大步。然而,虽然很多人都愿意参与到相声艺术中来,但相声发展的现状却依旧艰难。一谈起相声的现状,珍友社的班主衡小珍颇为无奈,他说,相声发展最大的阻力,其实是人们对相声有误会。衡班主说,有些人说相声一味追求其新奇感和有爆点,什么都敢说,搞得相声界污秽不堪。老百姓不知道,听多了就以为这就是相声。其实相声哪是这样?衡小珍十分无奈地表示,从古至今,作为逗人笑的相声,不带脏字才是它的精华。它是语言的巧妙构思,是思考的灵活机动,它是以应变迅速来夺人眼球的。而现在,不仅是西安,整个国家的相声市场都非常混乱。其实,相声是一门非常高雅的艺术,说相声的要说学逗唱全都会,听相声的也得有点文化底蕴才欣赏得了。
  相声创新大多没有章法
  也许是传统的辉煌太过沉重,给现在的相声带来了过于沉重的创作压力和无处不在的限制。学不会,理解不了,恐惧就使得他们为了力求突破,背离了相声的本意。衡小珍说,光咱西安的几家相声社,都认为质量不重要,有观众看就是好东西,剧目不是荤来黄去就是讽刺挖苦,不严谨的态度让相声越来越不“干净”。其实,相声剧目的改编不是无章可循、随意随便的,而应该是建立在传统之上的。传统有它的可取之处,结构、用词、押韵等等都是经过前人千锤百炼出的精品。哪怕是侯宝林这样的大师,他也是在传统段子上加上一些自己的东西,再慢慢提炼的。先得掌握传统,才能驾驭传统,荤段子不应该成为相声艺术的主流。
  说白了是相声没有钱
  相声还有一大阻力,便是缺少人才。相声是门艺术,既然是艺术就需要愿意投身这门艺术的人。但据记者调查,现在在西安的相声舞台上活跃着的大多都是半吊子,说白了也是因为相声界没钱,留不住人才,才形成了恶性循环。没有好收入,就让专业人才很少能坚持不走。而相声的门槛又很低,这就让很多非专业的人也站在了专业舞台上。结果不仅说不出好的作品,也让相声落入了俗套。衡班主表示,相声要存活就要有收益。像我们这儿一场票价50元,没有几分闲钱,是很难愿意花钱来看的。因为缺少观众,大部分的相声社或多或少都是亏钱的。他自己就已经前前后后花了五六十万,至今仍然没有收回来。不过他相信,随着西安的发展,相声的前景只会越来越好。
  本报记者杜鹏实习生谢燕南

[作者:张中江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