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信良近日抛出3条民进党主席参选“共同政见”,再次引发热议。澳门《新华澳报》今日刊载署名富权的文章指出,外界看来,这3条政见条条直指苏贞昌,最辣手的,还是头一条“党主席不选2016”,逼迫苏贞昌“二选一”的许信良,可曾记得自己曾经的惨痛经历?
全文摘编如下:
被视为民进党创党以来最激烈、最吊诡的第14届党主席选举这场大戏,愈演愈有看头。摆明是要“为小英作嫁衣裳”的许信良,继在候选人登记时声明其参选政纲是:支持蔡英文再战“2016”,及让蔡英文在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所提的主要政见,成为民进党的正式文献之后,前日又再出招,声称要推动“党主席不选2016,党主席推动‘特赦’陈水扁,党主席不介入派系运作”,作为5位党主席候选人的“共同政见”;辩论会上就不必再讨论这些议题,可专注在组织改造、如何让党赢取“2014”及“2016”。为此,他将拜访其它参选人,推动联署“共同政见”。
许信良推出的这3条“共同政见”,没有一条不是指向目前虽然声势已有下挫迹象,但当选机率仍是最高,至多是得票率并不过半的苏贞昌,因而“卡苏”意况极强。这是因为,其一、苏贞昌这次要参选党主席,目的就是要为自己出战“2016”而掌握党主席的“名器”及党的辅选资源,就象他在2007年的五市选举中,为了自己的“2008”,而不惜打破民进党的党内共识,抢先宣布参选台北市长,把蔡英文“卡”在新北市那样。其二、苏贞昌是并不赞成“联署赦扁”的,虽然最后仍是迫于选票压力,到监狱探望了陈水扁,但始终没有参与“赦扁联署”。其三、苏贞昌向来受到“新潮流系”的支持,在五市选举中,又组建了更为“可操之于己手”的“苏系”,而且还发展成为除了“谢系”之外,党内最有实力的派系,并成为他参选党主席和“2016”的核心组织及幕僚团队;如今若要他不介入派系运作,等于是要他缴械投降。
当然,在这3条中,最辣手的,还是头一条“党主席不选2016”。因为以党主席之身参选“2016”,这本来就是苏贞昌的如意算盘;而其余4位已经登记参选党主席的候选人,包括苏焕智、吴荣义、蔡同荣、许信良,都没有参选“2016”的计划。因此,苏焕智首先跳出来表示支持,并表态说他宣布参选时就表明担任党主席不选“2016”。吴荣义则透过书面声明表示,“唯有心中全然没有2016,民进党才有机会再战2016”,党内外都将之解读认为其立场与许信良有异曲同工之妙。蔡同荣虽未表明立场,但较早前也已公开表示支持“当选主席就不选2016”的共识。因此,今次参选的“5大长老”中,已明显分成两大阵营,形成“四老卡苏”的局面,壁垒分明。4位“长老”连成一气,逼迫苏贞昌无法兼得“2016”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民进党候选人及党主席这两大重要身份,要他“二择一”。
这一招,确实对苏贞昌构成了重大压力。基于民进党“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传统,他不可能公开反对“共同政见”。因而他只能说是在竞选中个人有个人的政见,他都尊重。但他却岔开话题,声称民进党成立时,他是创党18人小组之一,而且那时到全台湾各县市授旗成立地方党部的人,就是他和高雄市长陈菊。现在26年过去了,头发是少了点,不过经验却是多很多,他非常感谢党一路的栽培与支持。他还表示,这次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后,许多党员以及支持者非常担心,希望民进党能够当一个强而有力的政党,来监督“执政”党。因此,民进党必须要打赢2014年“七合一”选举,来奠定民进党未来重返“执政”的基础。以此来强化自己党主席和“2016”都要“全部端走”的正当性和合理性。
其实,许信良提出“必须二择一”的“共同政见”,是忘记了自己的心头痛。实际上,在民进党的参选史上,曾有过两次台湾地区领导人候选人与党主席不是同一个人的经验,即1996年的彭明敏和2000年的陈水扁,在参选台湾地区领导人时,都不具党主席的身份,而偏偏就是这两次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令到许信良自己被斗得满身伤痕,最后还被迫离开民进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