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现代农业现人才荒 培育新型农民求解"三农"两难

2012-03-27 10:31:00 来源: 半月谈网 
字号  

  新型农民能念好“现代经”

  山东省定陶县杜堂乡中远蔬菜专业合作社是农业部设立的蔬菜标准园,成立于2009年。目前已经有黄瓜、苦瓜等6个蔬菜品种通过无公害认证,种植面积350余亩,发展农户数从最开始的20多户增加到现在的280户。

  记者近日见到了正在修建育苗棚的合作社理事长杨立。他说,一家一户的分散式种植已经不能满足蔬菜产业化发展的需要,“俺这合作社就是靠着规模化才发展起来的”。

  “合作社建一个棚只需要8万元,相比‘一户一棚’式的经营,节省了20%的建设资金。”杨立说,统一建棚、统一流转土地、统一采购大棚建材的“批量式建设”降低了成本。此外,从种子一直到农药、生物有机肥、薄膜,合作社社员采购比普通菜农便宜30%,仅农资一项就可为每位社员节约4000元/年。

  不过杨立这个理事长为此付出的也很多。他说,合作社的几个负责人要参与土地流转、大棚建设、蔬菜种植、技术推广、市场销售等各个环节,没有一定的能力是干不下来的,“很多事情我们都是边干边学,逐渐摸索,才把合作社做到了现在的规模”。

  杨立兴奋地告诉记者,他们已经从寿光引进了高标准的现代化蔬菜大棚,采用全天候温度、湿度监控系统,一旦棚内温度和湿度波动超出蔬菜最佳生长范围,马上自动发送短信到菜农的手机上,菜农可以及时采取通风或保温措施,保证蔬菜在最佳环境中生长。

  杜堂乡党委书记王利军介绍,近年来定陶县蔬菜产业发展很快,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专业合作社的引领,而合作社的发展,离不开杨立这样的合作社带头人。“他们交际广、视野宽、学习技术和开拓市场的能力都很强,是政府发展现代农业急需的人才。”

  在张洪斌工作的九三管理局鹤山农场,新型农民的技能则更加专业。记者在农机指挥调度中心看到,工作人员随机调出了去年秋整地时的一台拖拉机的信息,大屏幕上清晰地显示出这台拖拉机的作业量和作业轨迹。“什么时候、在哪块地、耕作深度,随时可以调出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九三管理局科技局局长邹长士说,指挥调度中心配有车辆监控系统,通过GPS卫星定位技术、GIS地理信息技术、RS遥感技术的应用,实时显示机车状态,对全场机车进行统一调度指挥。“这套系统不是有知识、懂技术的新型农民是操作不了的。”

  记者从黑龙江省农委了解到,近年来,在国家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带动下,黑龙江省大力推进农机化建设,涌现出不少专业农机操作手,他们反过来又促进了作业机械化的大幅提升。目前,黑龙江田间综合机械化程度已达到89.8%,从种、管、收多个环节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