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摘要】27年前为了给孩子凑够1.5元的学费,她背着“劣质米”去粮店卖,老板识破了却以高价收下。荥阳87岁老教师华淑娥现在委托本报寻找当年的粮店老板——“恩人,您在哪里?”
27年前,因生活所迫,60岁的华淑娥背着“劣质米”去粮店卖,老板识破了,但未给她难堪,反而以高价收购了她的米。27年后,她委托本报寻找这个善良的老板,只是想对他说一句迟到27年的谢谢。
2月29日,在荥阳老教师华淑娥的家里,老人向记者讲述了自己那段特殊的遭遇——
老人原是小学老师,1985年,举家迁至荥阳京城办事处所辖的冯寨村,一家人举目无亲,安分守己地在生产队干活。
一天,大队干部说,“暑假后开学,你们家仨学生每人要多交5毛钱的学费”。虽然只有一块5毛钱,但在当时对她也是一笔不菲的开销。
她碾了一袋小米去荥阳火车站卖,当时冯寨至荥阳火车站的道路坑坑洼洼,走到粮店她已汗流浃背,店里伙计一看,说“米太白,不要”。她又把米背回家,听别人支招说,用碱水把米搓一搓,就可以变黄。
老人回忆说,第二天她将米背到粮店,店伙计一看米就把米店老板叫来说:“你看这米?”老板把店伙计支出去后问她:“米里掺的啥?”她一听人家看出来了,这一回非丢人不可,当时只恨没有地缝可钻,只好从实招来,将孩子交不起学费的事情原原本本告诉了店主。
他看到她一身汗,双腿打战,并未再多言语,就把米一称说:“42斤,头等价钱。”瞬间,“我的怕,我的难,一下子变成了泪水”。他说:“不要难过,回去给孩子们交学费吧。”她当时很想说声谢谢,却张不开口。
27年后,老人已是离休干部,每月离休金将近4000元,今年87岁,偏瘫后住在荥阳滨湖花园老年公寓。她说,经常想起卖米时的这一幕,想起收小米的好心店主,是他高抬贵手,“没有叫我丢人,如果当时对这事上纲上线,我的日子会很不好过”!
老人说,当时的火车站附近是荥阳繁华的商业贸易中心,距现在的火车站百十米,店主如果在世应该也有八九十岁了,依稀记得店主中等身材,姓王。“我们再有缘相见,我要用千倍万倍的善心报答你。你若人尚在,看到这篇文章,能和我联系上吗?好心人,谢谢,一百个谢谢!”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