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网友开设网上博物馆 回放老药店老码头繁华细节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2-02-22 08:57:00   来源:长江日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清末汉口仁济医院。

陈太乙药店的药罐。

  网友开设“网上博物馆”

  回放大武汉繁华细节

  记者蒋太旭

  100多年前,汉口协和医院前身是个啥模样?您见过清代光绪年间的汉口老药店的青花大药罐吗?民国时期,汉口佛教界向民间散发的治“痢疾方”,都写了些啥内容……近日,一位名叫“黄鹤楼”的网友在汉网论坛以“告诉你一个不一样的武汉”为主题,开设了一个名为“典藏武汉”的网上博物馆,引发了广大网友的关注。

  昨日,记者登录汉网论坛发现,从2月9日起,该网友在“人文武汉”专区,每天用“典藏武汉”帖发布一件实物照片,目前已有10余件实物见诸网上。这些实物主要是清末至民国时期与武汉医药界相关的实物,包括清末一些汉口老药店的大小药罐,民国美女使用马应龙眼药水的彩色招贴画,以及当时张贴于汉口大街小巷治疗各类病症的粉红传单等。其中,一张拍摄于一百多年前的老照片,则呈现了汉口协和医院前身清末汉口仁济医院的景象,而一枚印有红十字的医院徽章显示,这家创建于1866年的医院全称是“汉口英国教会协和医院”。

  除了展示实物照片,“黄鹤楼”还给每件藏品配以轻松有趣的文字说明。如介绍4件陈太乙药店药罐时,他标明:“四个不重样!老武汉俗话:陈太乙的膏药一贴就灵。穷人无钱诊病,就到民权路他屋里要膏药——就是熬药的渣滓,伙计见人一勺,说句‘走’——免费!陈太乙由陈正权1922年创办,亡于1952年,入中联制药名字源于‘太乙真人必有灵丹妙药’——几好的彩头!!!!”

  众多网友对“典藏武汉”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盼望“黄鹤楼”的“楼”能越盖越高。

  记者了解到,网友“黄鹤楼”真名葛亮,36岁,现为本地某电视台新闻节目编导,业余时间热爱收藏与武汉相关的历史文物和实物,目前已收藏有上千件实物,仅与武汉老码头相关的文物就超过300件。为何要收藏这些文物,葛亮表示,对于那个年月的哪怕是一点点的纸片,他始终“执拗”地保持着一种别样的兴奋和敬意,而这些历史实物都呈现着大武汉当年繁华的诸多细节。

  开一家私人博物馆向更多人展示其收藏,一直是他的梦想。“但由于条件所限,我的梦想目前还无法实现,但我可以先通过网络将藏品展示出来,让更多市民了解武汉的历史、走进武汉的历史。”

  昨日,葛亮还透露,每天发布一件藏品,一年就有365件展品与网友见面。在医药专题发布完后,他接下来会以码头、教育、交通、慈善等为专题,继续发布系列藏品。

【 作者:刘欢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