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中国工人谈在苏丹遭劫持:让对方相信是普通平民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2-02-10 17:37:00   来源:新华网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团结是最重要的”

  在孙世伟的记忆里,被劫持的前一天他们就得到情报,有人会来袭击。在公司的安排下,员工们有序撤离了营地,在距营地约20公里的一个小镇里躲避。第二天警报解除后,大家就回营了。

  “突然枪声大作!”孙世伟说,让人没想到的是,他们再次来袭。正在休整的29名中国员工不幸被冲进营地的袭击者绑架为人质。

  遇袭后的几天里,劫持者一直带着29名员工不分昼夜地转移,直到5天后才停留在固定的地方。当时他们被集体安置在一所简陋的茅草屋内。屋外有一定的活动范围,但并不大。高粱糊糊是他们的食物之一。

  路上大家走得比较散,员工们刻意将孙世伟和马小龙两名阿拉伯语翻译分开,保证一群人中要有一个翻译能够与对方沟通,避免产生误会。

  最初的日子是孙世伟和马小龙觉得“最艰难”的,因为不清楚状况,需要不停试探对方的意图,想各种办法打探消息,随时面临生命危险。

  在29名被绑架者中,有两名女同志。一路上,所有人对她们都特别照顾。走路的时候让女同志走在中间;女同志不管做什么,都保证身边至少有一名男同志保护。队伍中年长的同志也受到格外关注,他们走不动时,青壮年都会主动上前搀扶,不让一个人掉队。

  作为翻译和领队,孙世伟每天早晨一起来,就要把所有人的身体状况检查一遍,看有没有发烧、腹泻的情况。因为在苏丹那样的环境下,这些疾病是很危险的。此外,他和马小龙还要观察哪些人情绪比较低落,跟他们聊聊天,给他们鼓鼓劲。

  “团结是最重要的。”29岁的戴继涛在苏丹已经待了两年时间,这次突如其来的生死经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与这么多同胞在一起也让我的心情相对稳定。我们不会说阿拉伯语的人平时都尽量少说话,节省体力,同时也避免让绑架(劫持)者误会。”他说。

  第八天,我国驻肯尼亚大使与马小龙通了电话,说一切进展顺利,大家能很快获救。此时,他们心中充满了希望。

【 作者:马学玲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